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37|回复: 12

城市和乡村【原创旧作】【上】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2-27 16: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城市和乡村
                                刘继智
  我私下里总是琢磨:城市和乡村,到底是怎么样的界限,到底有何区别,是融合,是分离,是分离之中的融合,还是融合之中的分离呢?
  也许,分离和融合,不能够简单的界定!
  习惯上讲,人们总是把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域称作城市,而把那些经济不很发达,人口相对来说不很集中的地域称作乡村。其实,城市和乡村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只不过因为后来城市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稍微活跃一点,人的意识领域便发生了认知的转变,那种与时俱进的优越感便由此而产生,便逐渐脱离了本土,从形态和意识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了。所谓的界限,其实就是因为这两个区域的文化结构,经济结构,人文结构,建筑领域,意识形态已经和乡村有着本质的区别罢了!
  最早的城市的出现大概是因为商品的出现,产生了物物交换,从而自然形成了以物物交换为主的聚集点,古时叫做“榷场”,榷者,卖也,商讨也。所谓的榷场就是专门用于买卖交换的地方。因为有榷场的存在,就有了专门从事以物物交换、买卖为业的商人。商品贸易的中心地带便是如今城市的雏形。从事物物交换、商品买卖业人数的增多和商品流通的加快,并使之有了进一步的扩充和发展,城市的形成便成为可能。城市的形成,无疑是社会的进步,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这也充分证明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商品的产生和城市的形成有着必然的关系,只不过后来随着商业的发展,间接带动了手工业、工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专门从事制造和加工业的作坊,这些专门从事加工业的工厂的作坊主,实质上就是商人阶层的延伸,这些人的后代便成了城市最先的子民,他们繁衍生息在商品集中的区域,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之中获得利益、赢得好处,渐渐地富裕起来,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级和阶层,人们于是把生活在这一阶层的人称作城里人。
  相比而言,那些散落在城市的边缘,甚至更远的平原和山峦角落的人,他们居住在零散的村湾里,大都靠种田为业,靠土地为生,土地便是他们生存的基础和根本,人们于是把以土地为主要依赖对象的人称作乡下人,他们生活的区域便称作乡村。这些乡下人生活的主要形式当然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种植谷物,偶尔也从事买卖和商品交易,但买卖的程度不大,交易的份额不多,交易的目的并非赚取高额的利润,而且有一定的时间性、分散性、局限性,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一边在街镇和集市之上,交易的容量远远比不上城市应有的规模。还有一些人也从事商品的买卖和流通,被称作生意人,因为长期处于乡土之上,人们仍然称这一部分生意人为乡下人。
  古往今来,城市毕竟是商品交换的大融合地域,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场所和渠道,因为此事商品交换业,因为此事商品的加工和制造业,因为业主的意识直接与市场打交道,他们的生活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那就是典型的城市文化和市场文化。说到底,这种文化现象是有别于乡村的本土文化的。乡村的本土文化是直向延伸的,而且一旦扎下根脚,往往是根深蒂固,很难轻易改变。然而城市文化则不同,它往往是交叉发展、融合发展的,它具有多样性和变异性,且发展的速度和频率往往总是高于乡村本土文化发展的速度和频率。这种多样易变的城市文化又印象着乡村的本土文化,侵袭和左右乡土文化的发展。两种文化在融合和排挤之中存在,因此也不可避免产生矛盾。而城市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先导,总是起着决定作用。说到底,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实质上也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这两种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中,一部分乡下人逐渐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他们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他们逐渐地适应城市文明且成为实实在在的城市人,他们的子孙便在大融合的过程之中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身份,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份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也有一小部分城市人流向乡村,融合在乡土文化的氛围之中,也逐渐改变自己的身份他们的子孙便在乡土落叶生根,成了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但城市我们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和象征。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随着流通领域的增强,随着工业生产的加快和改进,城市的建设人才的大量需求,城市的范围也不断在扩充,那些原本属于乡村的区域,也逐渐在城市的扩展和蔓延中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由于乡土文化并不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主流,因此,乡村和城市比较起来,总是有些相形见拙、自惭形秽。又因为地域、环境、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制约,乡村总显得有些落后、闭塞、贫穷,面对城市市场的繁华,面对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乡村的发展的步履就显得艰难而又迟缓。虽然,乡村也在谋求自己的发展出路,但发展的速度仍然还是难以得到真正地提高。城市和乡村的距离只有愈拉愈远、愉拉愈大。
  因为城市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文化,所以城市人似乎总是具备一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感、排外性。他们从骨子里、从意识形态里有着很强的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由于这种意识作祟,他们是很难轻易接受那些来自乡村的本土文化的,他们对于乡土文化多半是带着鄙视的眼光、厌恶的心态,总是有着很强的抵御和防范心理,而乡土文化却总是在不断地融进城市文化氛围,并逐步吸取城市文化的精髓。
  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聚合的整体,城市在排挤乡土文化的侵袭,乡土文化又要不断吸取城市文化,漫长的故事总是在反反复复演绎着。
  历史上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城乡文化的大融合。在这些大融合的过程之中,许多乡下人终于从乡村本土文化的囿于之中解脱出来,走向城市,乃至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一份子。当市场难以承载住乡土文化的侵袭和渗透的时候,就会产生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最终结果便是战争。而许多农民战争的爆发,无疑成了这两种文化大融合的前兆。而农民起义的失败,也标志着乡土文化在融合过程之中的失败。尽管失败了,但对于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毫无疑问地会引起不小的波动,这种震荡和波动对于历史的发展仍然起着推进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0

0

主题

984

帖子

104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45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2-27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版版佳作!问好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0

0

主题

984

帖子

104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45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2-27 2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象城市人往乡村跑,乡村人往城里跑,反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33

100

主题

1814

帖子

288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885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2-27 21: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师旁征博引很有研究的,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2-28 09: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历史上,这样的大融合曾经发生过多次: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对于历史的影响还小吗?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商品流通渠道的加速,城市的膨胀需要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于是许多的乡下人便潮一般涌向城市,把乡村的本土文化融入到城市文明之中,尽管融合的初期,那些乡下人有过太多的痛苦和无奈、失意和迷茫,但最后还是勉强地接受了城市文明,与此同时,城市我们也在影响着乡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波及到每一个乡村的角落,打破了乡村固有的宁静,影响到乡村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这种影响的结果还是波及到乡下人固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改变。
  四十年末期和五十年代初期,同样也出现过举世瞩目的大融合。这个时期,大批的乡下人涌向城市,进入城市的空间和氛围,改变了自己原有的身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最后结果,大大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在互为影响的同时,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终于有了一定的衔接,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是不能低估的。
  到了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这种融合便呈现一种饱和状态,甚至严重制约了城市的正常发展,于是许多人又不得不走向回流的过程,重新回归到本土文化之中,这就充分证明了城市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矛盾所在,融合的过激和过剩最后便自然会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
  这种影响不但制约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也波及乡村,也使乡村的经济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境地。
  六十年代末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城市文化形成一种倒流。这一次的倒流虽然有人为强制的因素,但仍然是五十年代末期乡土文化回流的一种延续。对于这一次城乡大融合的好坏与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它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变革的结果使城市和乡村更为接近,使更多的城里人真正地了解了乡村,也使很多的乡村人接受了城市文明,这也间接给后来打工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出现的打工潮,几乎把这两种文化大融合推到高潮。
  大批的乡下人涌向城市,走向城市区域,走向城市文明之中,是因为他们再也承受不住乡村本土文化所呈现的落后、闭塞、贫穷的面貌,是因为他们对于本土文化有一种本能的反叛意识,是因为他们心底里太渴望城市文明,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妄想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从意识领域渴望突破乡土文化固有的困扰,极力融入到城市文明之中。
  他们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生育过他们的土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双亲,深入到城市的空间,有的后来成为城市的一份子,融入到城市生活的空间领域之中,摇身一变就成为城市人了。
  但是,由于这两种文化之间有着很深的间隙,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一部分打工者在初入城市时有个很深的痛苦感、压抑感、忧虑感、孤独感、自卑感和恐惧感,他们对于城市的一切很不适应,但经过一段很长之后,他们也在生存的夹缝之中学会慢慢地改变自己。
  这些打工仔打工妹的出现,对城市人也带来巨大的冲击,冲击着城市固有的文化氛围、生存空间、生活意识,使城里人也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和危机感,从而失去了固有的优越感和安全感,有了更多的竞争对手,尽管大批的城市职工面临失业、下岗的危机,但也促使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从发展的前景看,这当然是有益无害的。
  能够极早地接受城市,融入城市的空间,是每一个乡下人梦寐以求的。他们最初进入城市,出卖的往往是廉价的劳动力,比起那些有着先进文明、优越条件的城里人,他们付出更多,而获得的却很少,但他们梦想着在城市扎稳脚跟,因为在他们心灵深处,总是渴望改变自己,渴望突破自己固有的文化局限。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负面影响,许多的打工者在大融合的过程之中出现了盲从情绪,甚至走向极端,沦为盗贼、乃至堕落、卖淫、吸毒等大有人在。
  真正地能够是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其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城市和乡村,总是在融合之中排挤,在排挤之中不断融合!
  城市的边缘是乡村,乡村的中心是城市,城市依带着乡村,乡村依附着城市。
  如果说城市是灯,那么乡村就是原材料的供应站;如果说城市是奔腾的江水,那么乡村就是涓涓不息的小溪,它们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
  【2013年2月27日改,有删节】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95

主题

2749

帖子

516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6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 2013-2-28 09: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市与乡村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差别了,恰恰相反,城市不少人的去向已经向乡村流动。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5

391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684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3-2 20: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版美篇章,值得一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3-4 14: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块砖- 发表于 2013-2-28 09:48
城市与乡村不再是几十年前的那种差别了,恰恰相反,城市不少人的去向已经向乡村流动。
拜读。 ...

这只是一种思考罢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3-4 14: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晶苑 发表于 2013-3-2 20:45
山版美篇章,值得一评。问好。

这样的东西难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3-5 22: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深度的美文!
欣赏!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