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18|回复: 31

【王建福散文:人间烟火2——过年系列】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20: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热干面的 于 2013-2-27 20:49 编辑

(过年系列之二)



                                                       团年饭与年饭菜
                                         
                                                                         王建福

      我家从不在外面吃年饭,因为,年饭本来就不是在外面吃的饭。
      年饭正规叫团年饭或年夜饭,正宗要在年三十儿晚上吃,是一个家庭辞旧迎新很隆重的仪式,带有很浓重的私密性。按老规矩,年饭前要先祭祖。要请出祖宗的牌位、献上猪首羊头等供品、诵读给祖宗们歌功颂德和“汇报工作”的祭文、论资排辈给祖宗三拜九叩首、请列祖列宗们享受祭祀,然后才能吃团年饭。现在没有过去复杂了,但是民间还是有先给逝去的先人“过饭”的习俗。所谓“过饭”,是在先人(多半是逝去的父母)的遗像前点上清香,摆上供品。武汉的规矩,一般是白饭、豆腐、馒头、水酒、果品之类。向先人磕头作揖后,再来放鞭炮,吃年饭。全家老老少少一个不少地团聚在一起,餐桌上吆五喝六地叫,厨房里锅碗瓢勺在响,老爸或老妈当大厨,一个菜一个菜热腾腾地往桌子上端,家里充满了热闹祥和的气氛,这才叫规规矩矩的团年饭。
      因为团年饭的隆重性,所以这餐饭的菜式不能马虎,通常是既要体现家庭的传统,又要寄托对家庭成员的美好祝福;既要丰盛能够体现家庭的生活富足,又不能过于铺张引起浪费。这样笼统说也许不好理解,谨以我这个五口之家的年饭菜谱为例。
     我家团年饭有几个菜是几乎年年都有的。比如:黑木耳烩双丸,是将肉丸鱼丸烩在一起,口口都是肉,老人孩子喜欢,寓意金银元宝财富多多,这道菜是继承我老**传统;什锦菜,是将瘦肉粉丝芹菜榨菜千张胡萝卜黄花菜等上十种蔬菜切丝烩炒的一个菜,制作异常麻烦,但是荤素搭配非常爽口,寓意家庭生活如锦似绣,这是我家老丈人的传统菜;青蒜腊肉炒笋片,又叫节节高,香香脆脆,寓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这是我家和老伴家共有的传统菜;另外,团年饭一定要有一条鱼,这恐怕是全中国的一个传统了——年年有余(鱼)嘛!
     说起年饭上的那道鱼,话就长了。在过去,这条鱼在年饭上是不能吃的,叫“听话鱼”,老规矩是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能吃。一道菜放半个月,纵是山珍海味也会味同嚼蜡,完全是浪费东西。所以有地方的聪明人就专门请人雕刻了一些木头鱼,吃年饭时端上桌,只是图个吉利而已,叫“看鱼”。其实无论如何,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穷。又要图吉利,又不能做到天天有鱼(余),只好使用这些穷办法。现在要天天有鱼就太简单了。团年饭吃条鱼,元宵节再吃一条鱼,更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吃“神马”鱼?我家最早是用一条小鲤鱼做“听话鱼”。后来取消“听话鱼”了,吃的是8两或1斤重的大鲫鱼。后来鲫鱼不够档次,又换了20多块钱一斤的桂鱼。后来嫌桂鱼有土腥味,又换了海里的大黄花鱼!这道菜的演变,真是体现了传统、吉利和富足!
     实际上,社会在进步,团年饭菜式也在与时俱进。除了几个传统菜外,其他菜式也会或更换、或改进。比如红烧肉,早就从年饭桌上退了下来。我家老妈教我的夹干扣肉,我也早就不做了。肉丝、肉片类也基本消失了。唯一还保留的是京酱肉丝。在凉菜里,凉拌皮蛋花生米之类,也因为档次问题上不了桌子。卤牛肉得以保存,是因为作了很大改进:过去我们家上卤牛肉,一上就是扎扎实实一盘,结果并不太受欢迎。把卤牛肉切薄片,与香菜、酒鬼花生米一起,用生抽、香醋、调和油、味精一起凉拌,再调上一点白糖,很爽口。自从改用这个办法,局面完全不一样,基本上是每次都被剿灭一空!同样受欢迎的还有新引进的蔬菜沙拉,一颗生菜一根胡萝卜外加几个圣女果,淋点橄榄油浇上沙拉酱,真是清爽。团年饭总的变化趋势,荤的越来越少,素的越来越多;费时费力的越来越少,简单环保的越来越多。这一点,从我家去年的年饭菜谱也可以看出来。菜谱如下:
     凉菜四个:凉拌粉丝、蔬菜沙拉、香菜牛肉、熏鲫鱼。
     热菜六个:黑木耳烩双丸、什锦菜、腊肉笋片、炸藕夹、糖醋黄花鱼、清炒红菜薹。
     汤一个:水豆腐蚕豆瓣汆肉片。
     凉菜四个表示事事如意;热菜六个表示六六大顺;一个热腾腾的汤,表示我家年饭菜图的就是这一个十全十美热气腾腾的吉利。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水晶苑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热干面的 于 2013-2-27 20:52 编辑

(过年系列之三)


                                                         爹妈就是年

                                                                        王建福


     每年过年,我发给同事、朋友、亲人的贺年短信,都是自己写的。我一般不转发,是觉得转发的总有点不贴切,自己写才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祝愿。纵是有少数好的短信对某个人或人群合适,也是难得去对号入座,还是自己写来得快。去年我写的短信,有一句是:年是思念年是情,年是爹妈年是家。
     这句话,是有真实体验的。因为,爹妈都在时,我每年过年是必定要回家的。爹去世后,妈在,我也年年回家过年——不管是在爹**老屋,还是在老妈暂住的弟弟家。但是,自从老妈去世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回家过年这一说了。
     我家汉口的老屋很小,进门一块7、8平米的位置,是客厅兼厨房。后面同样面积的一块,是爹**卧室。爬上一段嘎吱作响的木楼梯,楼上十几平方的地方,过去是小弟一家三口的地盘。他们搬走后,就空出了。本来爹妈在楼上睡觉应该是舒服一点,但是他们年纪大了,上楼不方便,也就空了出来。我们回去,还可以住一下。
      老伴和我相识的第一年,她要陪我到武汉过年。那一年工厂分鱼,我们俩在同一个班组,有一条没法分的大鱼,正好就给了我们俩。那是物资何等匮乏的年代!我们俩抬着一条尾巴拖到地上的大鱼从黄石到武汉,一路羡慕死了多少人!那一年,家里还真是靠这条鱼过的年。
      爹妈在,做儿女的就想回家过年,但是不一定都能够回家过年。我家哥哥姐姐们在外地多,成家后,受儿女家事拖累,其实很少回家过年。充其量是借出差的机会回武汉与爹妈团聚一下。九姊妹一个不少地围着爹妈过个年,那更是不敢想象的奢望。1986年,在广州美院教书的三哥提议: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九姊妹一个不少地回去和爹妈过一个团圆年。怕大家经济上有困难,三哥表示所有公共费用都由他承担。三哥的诚意感动了大家,那一年,我们九姊妹真的都回到了爹**身边。最远的二哥,是年三十晚上带着孩子们从贵州赶回汉口的——我们就等他们一家到屋就开始吃年夜饭。看着满堂儿女,老爹老妈笑得合不拢嘴!
      我到现在都不能相信,那次年夜饭我是如何做出来的?!老少三代40多口人,家里只摆得下一张桌子。于是楼上的地板也成了桌面。孩子们上不了桌子,就沿着楼梯一直坐上去,每个人拿一双筷子,一盘菜从一楼传到二楼,盘子就见底了。我和老婆使劲炒菜,从晚上7点多炒到9点多,才把大家的肚子喂饱!等大家酒足饭饱了,我俩也累得什么都不想吃了。
     年初三,我们一家46号人(还有几个在外地加班的孩子没有回来呢!)到中山大道品芳照相馆照全家福,把照相馆吓了一跳!他们派出了最好的师傅来招呼我们,并额外加送了一些服务和照片。师傅说:你们可以把照片给《长江日报》,这可是个少有的大家庭!这是我家九姊妹唯一一次团聚在爹妈身边。
      1991年4月30号,父亲突发脑溢血,一句话都没有留给我们就匆匆离世。92年春节,按武汉的传统是父亲的清香年,我们一家回汉口过年,把暂住小弟家的母亲接回老屋,挂了父亲的遗像,烧了三天清香。以后母亲就再也没有回老屋过年。我们随着母亲走:她老人家在哪里过年,我们这个小家就跟到哪里,一直到95年母亲去世。
      母亲去世后,我们一家三口基本是在黄石过年。节日期间,也在亲友之间走动,有时候也在姐姐或弟弟家住上两天,但是年三十是一定在自己的小家过,不会到别处去的。这样的感觉是说不清楚的。母亲在哪里,哪里就是自己的家,说话、做事都是没有遮拦也没有忌讳的。母亲一走,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知道这是弟弟家,那是姐姐家,反正不是自己家,无形之中,就生出很多客气,觉得自己是客人了。其实姐姐弟弟还是那样热情相待。那感觉,真的是很奇怪!
     儿子结婚后,过年就热闹一些了。尤其是孙子出世,更是给这个家增添了无穷乐趣。本来对他们来讲,爷爷家和外公家都是家,在哪边过年都无所谓。但是对我来讲,他们是应该在这边过年才对的。即使要到外公家去过年,也得先在我这里吃罢年饭再走。因为,现在,我就是年。
       我就是年了,就有了许多过去得不到的体验,就可以揣摩到为什么爹妈是儿女的年了。一般情况下,家里办年,爹妈是主力军。采买年货,洒扫庭除,都是爹妈。儿女们在外面忙,回家就坐享其成了,所以儿女愿意围着爹妈过年。另外,爹妈那里有家庭的传统,从进入腊月开始,什么时候要干什么,都是有谱的,都有一套爹妈从老爹妈那儿传下来的程序。一进入这个程序,就有了过年的感觉,儿女们就是冲着这种感觉而回。最重要的,是血缘关系奠定的骨肉深情、是祖祖辈辈相传的过年回家民族文化,决定了孩子们要象候鸟一样,必须在年三十夜之前奔向父母身边。
     爹妈在哪里,年就在哪里。再野的孩子,到了过年,也会想爹、想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20: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热干面的 于 2013-2-27 20:54 编辑

(过年系列之四)

                                                          吃 元 宵

                                                                      王建福

     “正月十五闹元宵”,突出的是一个“闹”字。花灯社火,舞龙舞狮,到处游人如织。在封建时代,平时不能出门的小姐少妇,这一天也是可以“大赦”一天结伴出游的。这就是“闹”字的厉害!
      正月十五外面闹,家里也很热闹。有小孩的,这一天要把过年剩下的鞭炮放完;有小孩没小孩,都要煮汤圆,谓之吃元宵。花灯社火,不是家家都有处处都闹的,而元宵,是不论富贵贫穷,都是要吃一点的,区别只在元宵的档次罢了。汤圆直接就叫成元宵,可见汤圆在元宵节的地位!
     做元宵的主要材料是糯米,这一点可能是全国一致的。元宵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无馅多半是穷人吃的。我小的时候,家里穷,吃元宵除了看政府怎样供应,还得看能否拿得出钱来。最穷的时候,就因为糯米要贵几分钱,只得把指标让给别人,于是连无馅的也吃不成。这种辛酸现在是无法想象的。比较好的时候,是买回来现成的糯米粉,搓成团煮熟了蘸点糖吃。有时候,是买回糯米淘洗干净,街坊邻居相约一起,磨成米浆吊在米袋子里(称吊浆),吊一两天滴净了水,米袋子里就剩下雪白的糯米粉了。其实无论有馅还是无馅,除了煮,还有一种吃法是用油炸,外酥里软,别有滋味。
     有馅的元宵,品种极多,大体可分为甜、咸两类。甜的有芝麻、桂花、玫瑰、豆沙、果仁等等;咸的有绿豆、酱肉、荠菜等等,反正国家法律没有规定,你喜欢什么味道就可以包什么馅。汪曾祺老先生说他们剧团到重庆演出,餐餐辣椒把那些女孩子辣怕了,以至到了卖汤圆的餐馆,进门就打招呼:“不要辣椒!”店小二板着脸说:“重庆没得辣汤圆!”其实,包点辣汤圆尝尝也许很有意思。我认为只有一条大家都能够认同:元宵应该是圆的。中国人就是喜欢那个团团圆圆的意思。
     家里包元宵,多类似包饺子包包子。把糯米粉和得干湿适度,包上馅料搓成圆球就大功告成了。工厂里生产元宵,是把馅料切成大小一般的方块,放在机械化的大滚桶里,滚桶里还装有不干不湿的糯米粉。在滚桶的旋转中,馅料被粘上一层层米粉,直到滚成预定大小的圆球为止。家制元宵与机制元宵的区别是前者形态较差,容易变形但是口感比较糯;后者好看难煮,口感稍硬。当然也有口感很好的机制元宵,比如北京的“稻香村”和上海的“五芳斋”,都做得很不错。
     关于元宵,还有一些笑话。比如说以前外国人认为中国的元宵不可思议:那滚烫的桂花糖稀是如何装进糯米皮儿里面去的?据说曾有老外用大号注射器往米团里注射糖浆,结果无功而返,惊呼曰:“太难了!太神奇了!”我有点不相信这个笑话。至少在地球已经变成一个村的现在,资讯如此发达,连做人造卫星都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肯定没有哪个老外就一个小小的元宵发此感叹了。还有一个笑话,说元宵腻人,只在一个之间。比方,你可以一口气吃十个,完全没有腻人的感觉。但是,就在你吃下第十一个以后,就可能再也吃不下第十二个了。于是某人在吃下令他再也不想吃元宵的那一个元宵后,十分后悔地说:“早知吃完这一个就饱了,第一个就该吃它了!”
     我不太喜欢吃元宵,就是觉得它腻人。但是每年元宵节我一定要买元宵,也一定要吃它三两个,原因是图个喜庆。我家小孙子丁丁出世后,我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乐趣就是带丁丁放烟花。晚饭之后华灯初放,一家人抱着一大堆烟花,跑到楼下的空地上放起来,引得邻居一大群孩子你呼我叫,小丁丁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去年放完烟花后得小诗一首,抄在下面,是为本文结尾:
     新年伊始闹上元,花灯锦绣元宵甜。最喜丁丁放烟花,又爱又怕半遮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2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卖热干面的 于 2013-2-27 20:56 编辑

(过年系列之五)


                                                        让过年休闲起来

                                                                         王建福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其实大人同样也愿意过年。过年好哇,好吃的好玩儿的好看的都堆在一块了。尤其是全中国统一放假上十天,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有道是“四美俱,二难并”,良辰、美景、嘉宾、嘉肴,亲情友情尽情享受,谁不愿意?!反正我愿意。我特别喜欢的是过年两件事,一是买年货逛集贸市场和超市,一年之中绝无仅有地一次大把花钱好象昨天中了五百万的大奖,那感觉真是好极了!二是年三十的晚上,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看着老婆忙进忙出煮“元宝”、熬鸡汤、包初一早上出门吃的饺子,一年之中难得好好品味的大老爷们儿的感觉,实在很受用!
     过年到此为止就是一件好事。然而,过年的事情远非这么简单。尤其是近几年,过年越来越复杂,复杂到叫人无法适应无法接受。
     首先是应酬繁杂。春节将至前一个多月,就轰轰烈烈四面八方天南海北到处走访客户。其实客户什么时候都可以拜访,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在这岁末大忙时节凑热闹?无非是为了找个“拜早年”的由头送点礼套套近乎。其实由头什么时候都是能够找到的,这叫一个笨!年前应酬完了也就罢了。现在又发展到年后一样忙。近年不少客户春节期间找你用车,那何止是一个车字了得?吃喝玩乐拉撒睡统统要管起来还要你全陪!他是休息了,我们呢,比加班还累。
      其次是拜年烦。本来现在通讯发达,发个短信拜个年是件蛮省事的事情。但是大家偏偏在铺天盖地的短信发完后还要不厌其烦上门拜年。一个家庭转一圈需要跑多少路花费多少时间?一个部门的同事转一圈需要跑多少路花费多少时间?这是公开的。还有背地里下级到上级一级一级地转需要跑多少路花费多少时间?亲人朋友之间借假期凑在一起团聚一下,我很赞成。如果仅仅就是为了客气一下,或者是借拜年之名为某种目的作铺垫,那么无论我到人家去还是人到我家来,其实都不自在。相信多数人也会有同感。为什么就不能免俗还大家一个清净呢?!
     第三讨厌的是红包来往。过年的“压岁钱”在过去仅仅是长辈给晚辈的一个利市,是岁月更替时象征性地包几个钱给孩子们图个吉利而已。现在完全不是这样了。现在几乎把送红包接红包当成一种经营在搞。比如给领导和客户的孩子塞红包,那就是一种有回报的投资。这是外人。自己家里人呢?给红包也变得商业化了。亲戚妯娌之间,给多少?何时给?精明的主妇们都是有讲究的。反正,无论于公于私,红包的往来已经完全与祈福孩子的原始意义无关了。更有甚者,春节过后同事姐妹之间还要互通行情,并且据此来评价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亲疏轻重,这就有点坏事了。甲姐姐的婆婆给孙子500元,乙姐姐的婆婆给了孙子800元,情况一交流,甲姐姐与婆婆的冷战就会爆发!其实有可能甲姐姐的婆婆月收入只有退休金1500元整,而乙姐姐的婆婆是大老板日进斗金!
     还有第四、第五……很多的烦恼,越说越烦,不说了。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移风易俗,让我们的春节休闲起来。好不容易有个长假,少一点工作性质的应酬多一点亲人朋友之间的交流;少一点经济上的筹划多一点亲人之间的关怀;少跑一点路多在家呆几天;少做事多休息。就我本人而言,春节期间我最想做的是陪孩子们玩玩,陪姊妹们吃一餐饭,找个地方与要好的朋友聚一聚,然后看看电视,弄弄家里的花草盆景,或写点东西。如果还有时间而且天气很好,到附近钓一天鱼,够了。我盼望的就是这样一个蛮舒服的春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7 21: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的一点东西,自以为人间烟火味重一点。这首先当然因为自己就属于底层百姓,写不出高雅的东西来。其次是自以为毕竟老百姓多,带人间烟火味重一点的东西,看的人就自然多一点——写东西就是为了给人看的,是不?所以,自己给自己的东西定下一个调调:就围着人间烟火搞!
虽然东西不精,毕竟也是费了脑筋写出来的,所以自己也蛮珍惜。怕弄丢了,就把它们收到一起——我的意思是以后我还要之三、之四地收下去。感兴趣的朋友想看,也方便一些。
顺便说一句:之一就是去年新散文大赛时收的五篇,那五篇的总标题,就是“人间烟火”。。
欢迎朋友们拍砖!
{: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精华
0

0

主题

984

帖子

104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45

IP属地: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河南省郑州市 2013-2-27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95

主题

2749

帖子

516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6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 2013-2-28 10: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读的“过年系列”,它实实在在的反映了浓郁的过年味道,朴质真情。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46

204

主题

2320

帖子

3647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647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2-28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汇聚到一起真的很好{:soso_e179:}待之三、之五、、、出来后出本书就水到渠成了。建福弟文昌临命、文彩飞扬、文苑奇葩、令人十分地羡慕!《人间烟火》出来后别忘记告我哦!我好去讨杯酒喝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8

334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3442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2-28 17: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系列好,认真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04

431

主题

5800

帖子

851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515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2-28 22: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东邪☆ 发表于 2013-2-27 21:12
欣赏佳作,必须顶!

小东邪好可爱!
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