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js大冶人 于 2013-3-1 00:47 编辑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实现在‘百强’道路上争先进位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起步之年……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转型和城乡统筹发展,奋力争创发展新业绩,努力实现在‘百强’中争先进位,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跨越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务人员要敢于担责、担难、担险,敢作敢为、善谋善成,不断提高以市场思维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举非凡之策,倾非凡之力,建非凡之功,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业绩,推动新的跨越发展。 以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执行落实。大力倡导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优良作风,严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重大事项督办制,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问责查处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把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决心破解发展难题。坚持问题导向,以锲而不舍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勇气,认真研究制定破解难题的办法、推进工作的举措、落实工作的方案,着力破解发展道路上遇到的新矛盾、新难题,全面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以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形象凝聚发展合力。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教育活动,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以良好的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凝聚发展合力。 【2013年主要工作】 关键词:奋力在“百强”中争先进位
促进园区提档升级。按照构建“1+4+N”园区平台的总体思路,促进园区升级发展。推进城北工业新区建设,扩园5平方公里;灵成工业园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特色的特钢模具装备制造基地;陈贵工业园努力打造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中部牛仔新都”;金湖钢铁产业园要全力打造“中部钢铁重镇”;金桥工业园努力建设“全省机电制造产业基地”。各乡镇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一镇一园区、一园一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4个以上,其中1-5亿元项目23个,5-10亿元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额度达到180亿元以上;引进500强企业2家、上市公司7家、境外投资企业8家以上。确保全年新开工项目和建成投产项目分别达到100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280亿元以上。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树立“抓大、扶小、培新”的理念,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力争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培育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和板块1-2家。做好迪峰公司和斯瑞尔公司的上市辅导工作。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力争全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其中过5亿元的5家以上,过10亿元的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70亿元。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确保全市有8个以上乡镇财政收入过亿元,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 关键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做好城乡规划和城市管理工作。启动城市总规修编,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四线”管制规划,完善广告、环卫、商业网点等专项规划。继续做好镇村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实现乡镇镇区控制性详规和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锦冶大道建设工程、城市备用水源大堤与城际铁路对接工程、106国道延伸与城西路对接工程。完成城西路改造、墈头603处铁路桥改造、高铁大道北段延伸、城际铁路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刘金线桥梁改造等工程。启动铜都大道南延、七里路延伸与城际铁路对接、码头路建设、106国道改造、河金省道邓垅至马叫段拓宽改造、涉重污水处理厂和排江管网建设等工程,完成城西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工程。
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宜居村庄”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在全市全面铺开村庄整治“两清、两建、两化、两创”工作,鼓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立村庄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市域内国道、省道、县道沿线100个村(自然湾)示范整治。新增市镇两级城乡一体化试点村20个。
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一个中心(中心城区)、两个城镇群和一批中心镇、特色镇”的城镇空间发展思路。灵乡镇、还地桥镇、陈贵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金牛镇、保安镇打造特色鲜明的商贸镇,刘仁八镇、殷祖镇创建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镇,重点改造戴岭、小箕铺、新畈、陈如海、姜桥等5个小集镇。加快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城镇化率达到56%以上。 关键词:加快文明创建步伐
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具有大冶特色的文化产业,整合提升青铜文化、龙狮文化、石雕工艺、园林古建等地方独特文化资源,引导培育音乐、舞蹈、楹联、诗词、书画、青铜产品等文化元素多元发展,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
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多种文明创建主题活动,让文明创建覆盖城乡,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增强城市软实力。 关键词:着力打造美丽大冶
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开展大冶湖流域及重点乡镇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大冶湖、尹家湖、保安湖、红星湖、环三里七湖和“三库六港”等重点水域、综合治理工程,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继续抓好“五小企业”整治,巩固整治成果。严格履行项目建设准入“第一审批权”,落实环境容量前置审核制、节能减排责任制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强化污染源头控制。
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全市78.9万亩耕地保有量。大力推进矿山废弃地复垦和耕地占补平衡,全年新增耕地3000亩以上。完成保安、刘仁八、大箕铺和茗山等4个乡镇的土地整理项目。编制完成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矿业权设置等专项规划,力争成功申报1-2个省级以上国土整治项目。 关键词:充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外商与内商并重,在政策和服务上给予本土企业同等待遇。积极引导涉矿企业二次创业,实现转型发展。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土企业优势,实现资本与技术对接、企业与市场对接,全力支持本土企业和地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大冶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个零”实施方案》中的“五个零”规定,实行经济发展环境“一票否决”,着力营造开放程度高、商务成本低、社会秩序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把服务做到极致、把环境做到一流,提升我市参与全国比拼的竞争力。 关键词: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抓好创业带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创业示范工程,多渠道促进全民创业带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全年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以上,发放各类补贴2000万元以上,扶持创业1200人,创业带动就业4500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800个。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培育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转移就业7600人。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成社保扩面7100人以上,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做好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后续工作,发放社会保障卡38万张。全面消除农村福利院危房,确保全市50%的福利院达到全省模范福利院标准。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机制。确保全年新建(续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707套,竣工1863套。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推进永久保留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公建民办模式,每个乡镇建设1所幼儿园。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改造10个村卫生室,新建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