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艾苠 于 2013-3-3 20:23 编辑
忆野菜·野泥蒿 也写作藜蒿。然而,写作泥蒿似乎更帖切。因这种野菜大量生长于南方湖区,在潮湿的泥滩上,尤其旺盛。泥蒿是多年生草本,根、嫩茎,均可食,唯独叶子不可食。另有一种野草,藜,是一年生草本,只有嫩叶可食。 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就用泥蒿充军粮,多得很,吃不完。 武汉郊区曾经盛产野泥蒿,是很久以前的东西湖。那时的东西湖尽是荒湖滩,遍地是泥蒿,见不到几个人。只有吴家山,柏泉山等几个高地上有人定居。 每年阴历的正月、二月,是吃野泥蒿的月份,到了三月,泥蒿长老了,不能吃。故民谚说:一月泥,二月蒿,三月泥蒿当柴烧。 湾子里的上辈人说,过完年,没多少事,一湾子人都去东西湖打泥蒿。所谓打泥蒿,就是打掉叶子,只取嫩茎。能干的,一天可打百把斤,怂一点的,一天也要打几十斤。第二天纷纷挑到汉口去卖。汉口人都喜欢吃,这东西虽是菜,还饱肚子。 泥蒿根也是好东西,富含淀粉,完全可以当粮食充饥,味道也独特,好吃。食泥蒿根的最佳季节在冬季。 季先生,沔阳人(仙桃)。在武汉做生意。没事闲聊,谈起“三年困难时期”。他有一家亲戚,迁住北方,饿得没有办法,记起了家乡的泥蒿。不远千里,回乡求助。季先生一家义不容辞。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是枯水期,正好下湖挖泥蒿根。挖好后,洗净晾干,结结实实装了一大麻袋。想着远在北方待食的孩子,那位亲戚心满意足。 目前菜场的泥蒿很多,全是人工种的。又粗又长,呈浅绿色,老嫩难辩。真正的野泥蒿多泛红色,没那么粗。现在偶尔有人弄几小把,叶子也不打掉,摆在路边卖,很贵。贵也应该,少吗。有一次买了几把,以为可以炒一盘。打掉叶子,半盘都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