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的徐子常退休之后,每天清晨要围着青山湖散散步。他说,前几年,一出门脚上就沾满了灰尘,夏天在公园游玩还得带口罩。现在,不一样了,“空气清新,路面整洁,湖水清澈,一出门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走进城区,一条条道路宽阔畅通,一片片绿地葱葱郁郁,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人们不禁感叹,大冶变了,变得亮丽、整洁了。
“城管委”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意识:城市管理就是城管局的事。然而,城市管理是牵涉到城管局、交通局、规划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要想彻底解决,单靠城管局出面,往往“力不从心”。2012年,在文明城市创建的推动下,城市管理委员会应运而生。
城管委下设办公室、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考评中心、交通秩序整治中心和违建整治中心。同时,把城区划成城市主次干道、城市背街小巷和“城中村”三大块,实行分类责任区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体制和机制。城管委办由市主要领导担任该办主要职务,各相关局单位、街办一把手为组成成员,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原则,对成员单位进行职责分工,并确定议事规则,如环保局负责城区工业“废水、废气、废渣”防治工作,同时加强对城区餐饮业油烟污染和生活、生产噪声的治理整顿工作。
在管理责任区划定上,城区将划成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和“城中村”三大块。由市城管局、社区及城区行政村分别负责以上三大块的城市管理工作。同时,城区24个社区相应设定19个社区责任区,每个社区责任区由社区城管专干1人,城管执法人员1人,城管协管员4人,环卫工人若干名构成。而中心城区7个行政村每村设立一个“城中村”责任区,责任区主任均由社区和行政村一把手负责,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责任制,对责任区路段在管理区域上实行全覆盖,明确管理内容和标准,确保每一处路段都有人管。
“有事情,找城管委。”事实证明,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建共管”的工作模式,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
“洁净工程”全面铺开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人流、车流、物流高度集中,客观上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大。“给市民穿早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我们义不容辞。”在文明创建的活动中,市城管局局长刘国兴率先表态。
据悉,渣土管理实行了全天候监控,全过程跟踪监管;环卫作业覆盖面进一步延伸,主街道清扫时间从凌晨4点到晚上10点,实现全天候保洁管理;对刷黑道路实行机械化清扫,定期组织对主街道进行清洗,进一步净化了路面;加强苗木养护,严格按标准开展绿化施肥、整枝、除草、杀虫、浇水等管养工作,保证绿化苗木的良好长势和品位。2012年取缔、规范各类占道经营、出店经营行为4000多起,取缔乱挂横幅300余条,督促更新门店招牌80余面、拆除40余面;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将流动摊贩引入划定的疏导区域经营;对城市“牛皮癣”坚持开展清除和监查,在城区繁华路段设立公共信息栏190平方米,为“牛皮癣”安家。
如今,我市将流动摊贩引入划定的疏导区域经营,完成北门路露天农贸市场整体搬迁,对界牌路机械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对湖滨路夜市限定营业时间,约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按照限时、限点、限量和统一配置卫生容器,铺设塑胶地垫的要求,规范了湖滨路夜市活动。在整治城区违规洗车点过程中,通过大力取缔无证经营,集中打击违章经营,触笔规范了城区洗车行业经营秩序。通过交纳卫生保证金、硬化道路、配置清洗设备、落实专门保洁人员等措施,强化对施工场地的监管,大力遏制渣土污染路面现象。坚持实施垃圾不落地工程,城区设置大量一栋式样垃圾箱,对垃圾量多的池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清运保洁次数,确保了城区垃圾及时收集和日产日清。同时,完成了城乡垃圾中转站和商城水平压缩收集站的改造,对城区水平压缩式中转站和老式地窖进行全面维修,购置大量环卫设备,环卫机械化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加大了市政公用基础设置建设力度,对金湖大道生活污水进行彻底截污,维修启动金湖大道污水提升泵站,实施世纪林提升泵站扩容等工程,加强公用设施维护,对破旧设施即使进行了更换维修。
“门前三包”责任到人
2012年10月,我市实行“门前三包”政策,与沿街店铺签订责任状。开始,许多店铺业主不以为意。10月中旬,当一纸《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飞至城区临街的大小店铺时,人们发现“门前三包”责任状上,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权清晰,奖罚分明。
东岳路一家服装店门前,晚上9点多钟,门口出现一堆垃圾。散步的市民发现后,立即进店提醒老板。老板觉得垃圾出得有点冤。原来老板早就把垃圾清好装袋,可环卫工人下班了,约好第二天早上收,谁知一个捡破烂的拿走了袋子,把垃圾倒在门口。可是“门前三包”是板上钉钉的,老板无奈,只得将门前的垃圾重新打包,并送到了不远处的垃圾桶内。
据悉,市城管局与责任路段上的所有业主和小区负责人签订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观山路责任单位包保责任书,进一步确认了创建责任。同时加大“门前三包”的监管力度,对门店占道经营、乱丢乱扔、乱堆乱放等违章行为进行严管重罚。此外,城管大队每天实行集中执法和片区长效整治,实行管理网格化,分片整治。该局督查办也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细化任务、统筹安排,他们深入背街后巷、深入工地一线、深入招牌实地,全程跟进督查。及时反馈落实情况,并以《简况》等形式在全局进行通报,推动工作开展。
成立夜市小吃点
市人大代表 许玉娥
大冶的夜市小吃文化很丰富。夏天有烧烤摊,冬天有麻辣烫,还有各种可移动的小吃车。但是琳琅满目的夜市小吃文化背后,留下的是随处可见的垃圾和油污。许玉娥说,特别是老城区,许多摊主任意排污,导致下水道堵塞,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叫苦不迭。
夜市文化是地方文化的特征,具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应当保存。但如何与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取得平衡,这是一个问题。许玉娥认为,市相关部门应当对夜市环境进行整治和改造,对道路破损较严重、地下排水设施失修年久的,要给予改造。或者成立一个的夜市小吃点,将小吃摊聚集在一起,方便管理。
多建公厕解决市民“如厕难”
市人大代表 饶惠开
大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环境也越来越美。但在细节方面仍需完善,比如公厕问题。饶惠开是殷祖镇南山村村委书记,他说,由于自己经常跑市里,所以对大冶环境还算熟悉,知道哪里有厕所。但是普通的村民很难找到,常常憋着,没地方“方便”。
公厕一直是市政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市政完善的指标。大冶的公厕数量偏少,卫生环境较差,希望能在人流量比较大的中心区,多建一些公厕。除提高硬件设施外,还要使厕所的布局更加合理。此外还要提高公厕的后期服务,使公厕不再“空闲”。
市民素质也要跟上来
市民 柯大祥
一个城市的文明创建,不仅仅要有一个整洁、干净的市容,还需要“讲文明,懂礼貌”的精神面貌。“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市民素质也要跟上来。”劲酒厂的老职工柯大祥说。
今年63岁的柯大祥,是土生土长的大冶人。他说,过去大冶人常被称为野人,是说这里的人说话做事蛮横无理。这一点,老实本分的柯大祥也深有感触。然而,就在前几天,当老人坐18路车去黄石,当时车上人不少,他找了个空地站着,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站了起来,主动让他坐。 “市民素质提高了。”老人感动道。
记者 李文娟 陈璐 柯珊 文 李文娟 柯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