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龙船调》 我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生于大山中,九岁会弄笛,十岁学拉二胡,无师指导,小指头又短,未能大成。后来又自学简谱,后来又喜欢上了文学写作,但都因功底差,也未能大成,.唯有小时爱扮女声歌唱,却练成了现在这不阴不阳的腔调.,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了。 我属于既沉稳又会张扬的那类人,喜欢唱歌,属于民间歌手级别,还会几样乐器,诸如弹电子琴,但,都是爱好者的级别。80年代,我曾当过两年药材场的团支书,又任过州市团代会的代表,开团代会时的文艺活动中,我总要上去表现一下,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有才似的。 回想起来,我最德意的,是和当年州团委的大美人,当时的团委办公室主任郑莉莉合作表演了一个节目。那是正会开始之前,代表们都到了,但州委的领导田期玉书记还没到,郑主任要代表们上去表演节目,谁知代表们异口同声地要她跳土家族独有的民族舞蹈——摆手舞。郑主任很高兴地说:好啊!我早就想在大家面前一展我的舞姿了,但你们要上来个人给我伴奏,没有音乐,我怎么跳舞呢?大家沉静了,因为,这是郑主任给大家出的难题。 郑主任连问了三声“谁上来?”后说:没人上来伴奏,就别说我不愿意出节目哈?我现在要点将了。在她还没点名时,我站起来说:我来给你伴奏。我的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用口哼《龙船调》的曲子,终于让代表们欣赏到了郑莉莉优雅的舞姿。 后来,我流浪到南方打工后,公司每年也要举办联欢晚会,我又是晚会上最出风头的人物。我知道,这风头不是我的歌唱得好,而是我唱的歌美,因为,我唱的是故乡的民歌《龙船调》 2008年的广州市,可以说是歌舞的世界,每天傍晚,每一个广场都有人在舞台上歌唱,虽然有主持人,但歌手却是自愿者,谁高兴上去展示自己,只要报了名,主持人就安排。 我因生活的艰辛,本已没了激情,所以也不愿意将自己不男不女的声音让不认识的人知道。可是,当听了福建一个女歌手唱了《龙船调》后,我不得不上台去唱了。 因为女歌手在开场白中说:我将要献给大家的,是一首闻名世界的著名民歌,中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时的剧照,至今还挂在金色大厅的正中央,这首歌,就是著名的湖南民歌《龙船调》 听了那位女歌手的开场白后,我也不管她唱得怎么样,就跑到后台给主持人说:这位小姐唱后,我也要唱这首《龙船调》。 主持人说:可以,但要排顺序,按报名的顺序出场。我说:不行,我要接着唱。 我们还在争论,那位女士就唱完了,我也不管主持人高兴不高兴就跑上台从女士的手中夺过了话筒,指着女歌手大声说:刚才,这位小姐说错了,《龙船调》不是湖南民歌,而是我的家乡湖北利川民歌,如果大家不信,我就把原生态的《龙船调》唱给大家听。 我的话说完,台下就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掌声。我唱时,那位女歌手没下台去,仍然站在我身边,而且还给我打拍节。我唱完后,台下又是排山倒海的掌声。女歌手拿过话筒说:对不起大家,也对不起这位先生和湖北的朋友们,我因为学唱这首歌时,买的是宋祖英在湘西录制的碟子,所以认为是湖南民歌了。女歌手边说,边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后来,我回到了老家,就更加张扬了,为了推介家乡,有时一天要给远方来苏马荡的游客唱好几首故乡的民歌,山歌和情歌。 我的故乡都亭山,是清江河的发源地,山大人稀,可景色却无奇的秀美。这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楼群多了,马路宽了,环境美了,一片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不消说,有形的变化也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人们的观念、意识也有飞跃性的变化。但市乡,不论软件硬件,总体说,永远赶不上大城市。就是发达的江浙广深也一样。哪天大城市小县城基本一样了,那是不是就叫“世界大同”了? 我在广场向听众们沉清《龙船调》的产地,和现在给游客唱本地山民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让惜日的土司地,尽快地融洽到大都市的文化层面中,让世界大同的日子,早一天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