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闯九州———大冶园林古建产业发展系列报道之二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13-3-5 8:26:00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董浩 易木生
从“哪里有矿产哪里就有大冶人”到“哪里有古建哪里就有大冶人”,大冶5万多名园林古建“子弟兵”,或在外创业、或返乡创业,或合伙、或单干,风风火火闯九州。
刘元亮是大冶殷祖人,他不仅是小有名气的农民作家,而且还是名不虚传的古建老板,曾有山西媒体称,刘元亮用心做成了两件事,一是出版以在山西做古建工程的事迹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感动命运之歌》,二是曾做过山西永济鹳雀楼、太原北极宫等诸多园林古建项目。山西的古建专家曾经评价刘元亮他们“勤劳、聪明、爱钻研”,所做的建筑“美观、大气、考究,做工精细,富有年代特征”。
大冶市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黄柏林总结大冶园林古建老板特点更为形象:挫折面前锲而不舍,从小做起慢慢做大,遵章守规合法经营,自身发展不忘家乡。
的确如此,大冶园林古建产业3000多个项目经理中,有兄弟兵、父子兵、郎舅兵、师徒兵等。他们没有任何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和人际关系,更不要谈资产。与矿老板的创业相比,其创业故事更具有传奇色彩。
大冶殷祖镇江畈村是大冶园林古建颇有规模之地,湖北殷祖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下属16家分公司,仅江畈村就有6家。该村王升用湾的王贤洪、王贤良兄弟就是典型一例。
哥哥王贤洪十几岁就到镇上的大理石厂工地打小工,学习泥瓦手艺,并很快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泥瓦匠。1986年,王贤洪怀揣卖猪的400元钱,踏上了去新疆的旅程。王贤洪曾经有过遭歹人抢劫、与狼群为伍的经历 ,从几百元的工程干到数千万元,最终创办了自己的古建公司,个中辛酸自知。这些年,王贤洪在广袤的南疆,承接大小园林绿化工程400多个,包括喀什的班超公园、疏勒县政府的绿化广场……并获得过新疆自治区建设厅颁发的“新疆天山奖杯”等殊荣。
弟弟王贤良跟哥哥打拼多年,1993年,在哥哥的支持下王贤良创办了自己的分公司,拉起了200多人的队伍,去年其分公司完成价值近亿元的园林古建工程。如今,王贤良的分公司在新疆就有哈什金湖杨旅游局、莎车县街道绿化、新疆克州口岸等三大工程。
园林古建,薪火相传。与老一辈的园林古建人相比,新生代更具创新精神。早些年,殷祖新屋村村民孙太奎组织了一个施工队,收徒传艺,自任队长。如今,孙太奎的队伍中,有50多人成为园林古建行业的老板和骨干,并繁衍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的园林古建老板。
“80后”罗振是队伍中的一员。罗振从最初的泥工做到彩绘,逐渐成长。2005年他毅然返乡创业,租赁门面研究、设计、生产古建模具;申请专利、吸纳股东、注册公司、创办工厂,公司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50多人。
从唐朝开始,大冶保安镇尹解元村人,便开山取石,依石而雕。小小的尹解元村尹解元湾就有500多人奔赴上海、武汉、新疆等地从事石雕生意。其中新生代就有300多人,涌现出资产过百万元的老板30多人。
就在大冶矿业老板纷纷感叹转型之难时,园林古建队伍却显得底气十足。正如王贤良所说,全国园林古建产业至少有近千亿元的市场等待开发,相对于“挖一点少一点”的矿产资源,园林古建及其产业链的前景更加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