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倪大妈” 倪霞 不久前看博友“曲征”《倪萍自称“倪大妈》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二○一一年,在视频网站优酷主办的「优酷大剧盛典」上,倪萍便拿自己的形象开涮,称跟刘晓庆相比,自己就像个「肉包子」。而在一期与「八十后」对话的节目中,主持人问:「您认为我们这代人会怎么称呼您?」倪萍想也没想便回答:「大妈,倪大妈。」她认真地说:「我就是老了,再化妆,也化不成巩俐。」
前天,刚读完《读者》里倪萍的《黏人的幸福》一文,又看到倪萍做客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和汪涵几位主持人聊得甚欢,正和她的助手说到她的另一个耳环掉在飞机上了,我凑近一看,果然只见她一侧耳朵戴着一个长长的耳环,而另一侧耳朵却是空的。我笑着坐下来,和女儿们一起看她们这辈人特爱的湖南卫视节目,看倪萍这位主持前辈,从容随意又坚持地戴着一个耳环,穿着黑色的长袍衫,在汪涵等晚辈的面前,谈笑风声,亲切有加,并现场作画一幅。
倪萍幸福地说姥姥的故事,从容地说画画的经历,淡定地说平常女子过日子上街买菜的琐事……虽然曾经的青春靓丽已不再,美人迟暮,以倪大妈自居的倪萍,仍然能以大妈的形态和特有的大妈魅力笑傲荧屏。我想,这得感谢她生活中除了当主持人,除了当演员,她还是一位过着平常生活的母亲,更主要的,有一份文字雨露滋养着她的心田,有水墨山水在胸中起伏,还有姥姥的谆谆教诲在血液骨髓里流淌……
于是,平淡的生活,就有了滋味,胸中也有了沟壑天地和脱俗的大自在。所以,才有了退出荧屏风采后的《姥姥语录》、《倪萍画日子》;所以,我们能常常从《读者》里看到另一个爱生活爱日子的倪萍;所以,才能让一如既往“爱她美丽容颜也爱她痛苦皱纹”的观众转换角色为读者。
青春易逝人易老,这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当你把衰老融入到手中的笔里,让文字如花绽放,倪萍,以一朵花的方式,定格在文字里,绽放在水墨间……
这些日子,是有史以来最慵懒最没有思绪的日子。花开了,阳光明媚了,我仍慵懒在自己的无所适从里。懒懒地读几页书,却困意来袭,一个文字题目早已在脑海,却懒得动笔写出要写的文字。索性放纵自己,睡到日头高高再起床,看着电视剧一集又一集,博客荒荒懒得理,邮件不查一大串……山绿了,水笑了;春意浓浓,大地盎然。而我,迟钝得没有感觉。虽然床前每日要记的日记不曾断过,可明显感觉到那也只是敷衍和履行对自己一生不变的诺言,完全没有了一发不可收的落笔,懒懒地问自己:难道?我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倪大妈?
昨晚看完《劝和小组》的电视后,懒懒地打开电脑,看邮件,竟有北京不相识的读者不同时间发的三封相同邮件: 我刚从招行4779卡汇给您100元。请将4本书汇到以下地址 收件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邮编:102208 备注:寄出后,请邮件告知,或者短信我……以便我查收。 另,请包裹结实些,谢谢!
不相识的朋友是通过博客上“自我介绍”信息购书的,看到这邮件,惭愧得很!不顾是深夜,按留的电话为这位朋友发短信致歉和致谢,今日一早便用快递寄出我的书。
伸伸懒腰,告诉自己,以倪萍为榜样,做一个有自己魅力的倪大妈! 2013年3月4日于凤池山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