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立仁

我的《聊斋补遗》之自序与代序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326

主题

1614

帖子

305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051
QQ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3-3-7 1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立仁 于 2013-3-7 10:11 编辑


文言小说连载

聊斋补遗
自序与代序  

     蒲松龄聊斋的有情节让人感慨,鲁迅杂文的无情节让人振奋。两位文坛巨匠的作品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我们。
      当今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已向世人证明了东方巨龙的腾起。这是无论蒲松龄时代还是鲁迅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然而,文化的浮躁,文明的浅薄,需要我们的深化和拓垦。
      我戏笔聊斋,非是有意于聊斋的延续;我承继鲁迅,亦非鲁迅真正的的衣钵。世间事总有因由,亦是缘份。一次偶见某些人的狂言妄语,怒火中烧,希冀以评论笞之,迫于当时的舆论管制害人,不能包容“本质思维”,文不得发,意不得申。万般无奈,戏以文言述之,竟得网管放行。本是一时之兴,不意有网友大加赞赏,渐渐在人民网生成一群“爱好者”,时常督促。情非得已,只得继续写下去。至此时,已经积攒了六十多个篇目。因是断断续续所为,回头看去,一些篇目已经“不合时宜”,原打算从集子里剔除,而朋友们建议保留,说它正好记录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在延续着,我愿意随着它继续写下去。
      我的《聊斋补遗》以蒲松龄的语言,行鲁迅的投枪,以不同的视角,看社会万象。它不像小说,文中记述大多实有其人其事;也不似杂文,屡有故事贯穿其中。我自己也不知道该算什么体裁,姑且称之为“聊斋体”吧。我的《聊斋补遗》虽是文言,但考虑时代特点,尽量免去了生僻之词和句式的艰涩,几乎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望行家批评。
      我愿与广大的网友一道,以手中秃笔,弘扬我中华高尚美德,显我文人不朽的守操。我们的笔,在我们手中,我们的路,在我们脚下。

代 序 (原文标题《不怕痛的现代士大夫》)
作者:司药(江山文学主编)

      文言文是古代士大夫们用以言志载道的书面语言方式,与民间口头叙事完全不同。用文言文“说事写文章”,士大夫们讲究的是一种韵律美感,一种泾渭分明的阶级属性。抒大志、议国事,在古代,士大夫们认为,就是“政府政客”的事,就是“文人志士”的事,百姓莫及。但现代文明社会,百姓也能参政议政,那么,立仁先生为什么还要执意采用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言方式,抒情达意?我愿意把它理解为两个层面的意味:一是以旧文化的印迹说事,文本自带一份厚重的质感,二是,立仁先生钟情于文言文,这种“美好的语言文章”让他醉心于墨香千缕、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
      从古代到近代到现代,文学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来到二十一世纪,立仁先生还操着旧体文字、端着士大夫的架子咬文嚼字地评说世事世态,过时,过期,思想不开化,还是对现代文学心理上抵触?带着疑问,我反复“进出”于“聊斋说时”。好在每篇文千字余,读来并费不了多少时间,于是,很短的时间内,我明白,这个着旧式“长衫”的专栏写作者,实际上有一颗滚烫的现世心,而立仁先生所谈及的话题,确实需要厚重的文本来承载。
      《炒驴》,炒股、炒房、炒官、炒名,现代人“无利不起早”的浮世绘;
      《留守儿》,“伐薪烧炭,忧炭贱而愿寒;拆屋建房,患房贵而无居。”直逼“强拆”;
      《仙客》,“是夜,公府极尽神仙事,颠倒众生,人间天堂莫于是也!”的那重磅惊叹号;
      白道、猫鼠一家“众乐乐”的《鼠嫁女》;
     “驭民在于驭心”,以古喻今,恳切劝政的《廿五娘》;
      辛辣调侃假学历、高物价的《闻鸡起舞》;
      《猪有能》,高学历、高收入、高保障的“三高”浮夸无能之徒的“麻辣烫”;
      《阴阳官》,“彼等于阴间为鬼,阳世为官。何鬼?以贪鬼、酒鬼、色鬼、赌鬼居多。为何官?以代表、委员、专家居多。公叹曰:“堪虞也!”一问一答,令我头皮发麻,噤然无语。
      “聊斋说时”,官场之丑,现世之怪,无所不说。立仁先生,敛声屏气,悠哉游哉,与你说故事。立仁先生本人在故事中吗?有时在吧。但那又怎样,身在其中的立仁先生,饱醮浓墨,一字一句,悲愤而不哀绝,愤怒而不失控,把忧患、郁结压制成一玫玫文字,直击时弊,针砭丑恶。
      有些“话题”太过敏感,太过“政治”倾向,既使已文言化避之,还是怕有权贵对号入座,引来祸事,只能再作思量,把现实现事虚化、幻化,假他界灵异之壳,抽象“布道”。这样风险就小了许多。如若真有“官府”较真,立仁先生可以嘴角含笑、手握热茶杯,从容应对,“我说我的鬼故事,娱乐自己,娱乐众人,碍你甚事!”也是,也是,与鬼故事你较不得真,鬼话谁信!
      不得不说,立仁先生高明,借力于蒲公“聊斋”,借巧于文言“冷僻”,既抒了情言了志,又避免了自己受伤,也缓冲了“有心的听者”有如鱼梗喉的不适感,让他们有余地、有面子地私下里扪心自问,自去“纠错”。或许,这正是立仁先生文言文说事的技巧,是“聊斋说时”的独到之处吧。
      仅是为说事避险?这样理解有些狭隘。从高度集中于立仁先生的“说事”里稍作分神,我看到他的另一番良苦用心用情。文言文,这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之所以被历史“出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它的“言文不合”带给理解和阅读的不便,尤其在当今太多人追求短平快的“快餐文化”,习惯直白、直接的感官文字。不得不说,这是现代文学、现代社会的绝对主流。绝大多数写作者只能迎合主流,融入主流,立仁先生却不放弃,不抛弃,以文人特有的执拗,固执地守着文言文,守着祖宗留给我们唯一的标志性宝贝。
      有些道理现在讲来,会惹人烦,但我相信,再过多少年,当人们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中找到“文言文”时,那份后悔……!这种带有独一无二中国印迹的文化,无法复制,不能复活。相信那时候,在断流的“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面前,我们底气不足,我们会被后代戳脊梁骨:如此高度凝练、唯美畅达的“语言美好文章”,你们怎么舍得丢弃?!在一问一叹中,我看到满脸焦虑、满心愁绪的立仁先生,现代卫道士般固守着他的“之乎者也”。
      世事、世态,事理、情感,立仁先生视野宽阔,情怀博大。“聊斋说时”是他的“地盘”。在这里,我们顺着他的嬉笑怒骂、痛呼哀号,触摸到的是立仁先生不畏疼痛、全裸着的神经。可不是嘛,立仁先生所“批”我们从未听过见过?我只能说,是我们被太多类似的现实培训得麻痹了心智,思想上已被默认为接受,或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而潜心于自己的小生活,小情怀。
      有说,文人是社会的良心。我说,“聊斋说时”是立仁先生的良心。这个时代被高度发展的经济和相对滞后的文化撕裂,身在其中的人类灵与肉严重冲突。看似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实际上,我们是疼痛的,我们的社会是疼痛的,立仁先生全裸的神经雷达般捕捉到了这份疼痛,并把它放大、固化在文言文中,于是,我看到一个一袭长衫、风尘仆仆的现代文人,一个为种种阴暗和不公平哭号疾呼的真勇士。
      立仁先生怎么就不知道歌功颂德的行文来得更容易更让人开心些?在更多文人做花前月下的小情调、小格调,游戏文字时,他干嘛一定要转到阴暗面,去揭示真丑恶、假美好,弄伤自己,刺痛他人?他的血肉之躯就不怕痛吗?
      巧合的是五笔输入法中,“作品”与“伤口”是同一个“根”,那么,我就顺从天意、直白理解吧:每一部作品就是一个伤口。蕴含良心的作品,就是一个个裸露的伤口,让医生看见,来施治,来救命。在我看来,立仁先生就是那个用作品暴露伤口,警世救世的现代士大夫。
      “聊斋说时”,让我们记住这个用文言文说事的栏目,记住把视角聚集到民生民计、拥有一颗拳拳悲悯心的立仁先生。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苏堤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身在江湖,大言忧国,是为不解天高;囊无一物,妄论忧民,此乃不知地厚。所言所书,井底之蛙鸣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