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运行机制保城乡清洁 大冶取经武穴“三万”活动经验 本报特派记者全程报道
来源:今日大冶 时间:2013-3-8 9:07:00 】
乡镇垃圾中转站(武穴考察资料图片) 今日大冶讯(记者 柯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进一步做好全市“三万”活动农村环境长效保洁工作,昨日,由大冶市副市长张保平带队的近40人考察团奔赴兄弟县市武穴,考察学习武穴城乡环境整治先进工作经验。
由户到镇 垃圾处理“一条龙”
走进武穴市石佛寺镇魏高邑村,一个干净的池塘映入眼帘。平均每十户门口摆放着三个垃圾桶,供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塑料瓶、纸张等可回收的放一类,菜叶、果屑等用来沤肥的放一类;不可回收的放一类,方便直接运送到垃圾中转站。
石佛寺镇一保洁员说,村民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会大大减少垃圾收集的工作量。“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大约清理45桶垃圾。”
来到镇垃圾中转站,一行人好奇地打量起垃圾坑正上方的大铁箱。据工作人员介绍,只要按下开关,它就能把松散的垃圾压成“垃圾块”。
该工作人员介绍,镇里给每4个村配了一台垃圾车,聘请了8名垃圾转运员,全镇30个村生活垃圾全部实行集中收集转运。镇中转站压缩后,市里的垃圾运输车再集中运送到华新水泥公司垃圾处理厂。
水泥厂里暗藏巨大垃圾处理厂
在华新水泥厂,四周都是机器设备厂房。没有人引领的话,很难发现里面竟然暗藏着一个巨大的全封闭垃圾处理厂。
在垃圾处理厂的监控室里,工作人员娓娓道来。华新水泥厂运用的水泥窑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系统,主要采用垃圾处理预处理和水泥窑资源利用处理工艺。垃圾进场后在全封闭厂房内进行预处理,经过破碎、生物干化、筛分、分选、再破碎等工序,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废水、废气、废渣零排放。
“新型干法窑焚烧处理工艺最大的优势是,解决恶臭问题和渗滤液问题。”据悉,该系统是国内首家垃圾无害化焚烧示范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于2011年6月建成投产,日处理垃圾350吨。
学习武穴“三万”经验
建立长效保洁机制
全省“三万”活动现场推进会召开以后,全市掀起“三万”活动新高潮。2月份,全市向黄石市黄金山垃圾发电厂转运垃圾1392.92吨,保持了村庄环境卫生清洁。
6日,在全市“三万”活动工作推进会上,大冶市委副书记朱宏伟指出“三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强调目前的重点是如何巩固和完善长效机制。
昨日,在与武穴的交流会上,大冶市副市长张保平提出了,我市“三万”活动中遇到的三个问题:怎么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怎么运转机制?资金从哪里来?
武穴市副市长王先国给予了解答。武穴市以“全域覆盖、常态运行”为目标,着力构建整治城乡环境、打造清洁武穴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城乡垃圾集中处理运行机制,对城乡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强化考核检查,严明干部纪律,建立了环境整治工作责任落实机制。
同时,武穴市政府出资6000万元,每年还为华新水泥公司补助800万元。镇里每建成一个垃圾中转站,市财政奖补60万元;对实行垃圾集中清运的村,市财政每年奖补1万元;所有垃圾进入中转站后的转运、处理费用,全部由市财政承担;各镇每年在本级财政中安排一部分,从经营城镇收益中提取一部分,并将城镇建设配套费的50%用于环境整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