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来 说 禅 王建福 这几年,禅似乎开始时髦起来。书店里讲禅的书琳琅满目;网络上杂志里文人墨客们也常常高谈阔论。留意细审,其实这些讲禅习禅的善男信女中间,很难看到一个真正的出家人。由此可见,禅并不一定是念经的和尚才能够说的。经念得多还不一定说得好,说得透呢。当年禅宗五祖选接班人,众多资深和尚应聘,结果,竟是扫地做饭的小和尚慧能被选上了。所以,要说禅,还要有点悟性,有点慧根。不然,怎么说得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的偈语?佛陀说:众生皆有佛性。连飞禽走兽都有佛性,凡夫俗子肯定是可以悟禅的。如果有机缘,说不定还可一跃而入佛门,成为大德高僧。洛阳白马寺有一幅对子: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有缘,佛门是会度的。若是无缘,即使身在佛门中,菩萨也懒得度他。 与专业和尚相比,说禅的俗人多数并不是想成佛,而是有着层次低得多的目的。一般认为习禅能够帮助自己解脱烦恼。也有人讲禅习禅是在与菩萨做买卖,我念了经打了坐菩萨就应该保我平安温饱。还有人讲禅习禅虽然也是想借此排解一些烦恼,更多的却是附庸风雅。不过,我以为不管什么目的,讲禅、习禅都是好事。在社会,它有利于疏导民怨,促进和谐;在个人,它有利于修身养性,涵养道德。这也是我也敢来说禅的原因。 按禅宗的规矩,禅是不以文字相传的。所以“禅”字本身也就是个符号而已,没有什么内容的。禅是自我,是智慧,是解放。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智慧和自我都是不同的,也不是文字能够涵盖的,这就是禅宗不以文字相传的高明之处。禅宗认为,通过习禅,运用自己的智慧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进而解放了自我,便是立地成佛了。说白了,是洞察了世事,也就可以解脱烦恼了。 我以为真正需要习禅的人,应是最底层的百姓。所以,我特别喜欢那些“普及版”的佛教故事,它们用深入浅出的道理,介绍如何解脱自己的办法,让困顿中的人们少一些烦恼。教老百姓讲究思想方法,而不要去与菩萨做买卖,好懂、好理解、能够使平凡人觉悟,这才是好禅。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小和尚总在老和尚面前抱怨自己好苦,老和尚总是微笑不语。直到有一天,师徒俩下山,来到一个大湖边。老和尚取了一只水杯,抓了一把盐在杯子里,用湖水化开,请小和尚尝。小和尚尝了一小口,觉得苦涩无比,赶紧吐了出来。接着,老和尚把杯中的盐水倒进湖里,从湖里再舀一杯水上来,请小和尚喝,小和尚觉得甘甜无比!老和尚这才说话了:“一个人一辈子要受的苦,是一定的,就象那把盐。但是每个人对苦的理解是不同的,那要取决于心胸。水杯一样的心胸和大湖一样的心胸,感觉到的苦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故事,禅味十足,在描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意识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感受。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是可以化解很多矛盾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化解。 化解是有技巧的。我曾经听到这样一个故事,说:老和尚和小和尚过河,遇到一个不敢涉水的漂亮姑娘。于是老和尚把姑娘背过了河。小和尚心中嘀咕了好久,终于忍不住问师傅:佛门戒色,师傅怎么能去背人家姑娘呢?老和尚笑了,说:你看,我背了一个人过河,一过河我就把她放下了。你虽然没有去背那个人,可你直到现在都放不下她。 老和尚的“放下”很有意思。凡事总要提得起,放得下才好。人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容器,愁苦装多了,快乐就少了;紧张装多了,轻松就少了;畏惧装多了,勇敢就少了……所以有一句话说:倒掉你杯子里的水! 把心中的块垒放下,少操不该操的心,你才会多一点快乐。前些时,我收到朋友发来的一封邮件,标题叫“随”:深秋,寺院里的草都枯死了,小和尚说,快点撒籽种草吧!师傅说,不慌,等冬天过了再说。这叫随时;春天,草籽买来了,一开包,被春风吹跑了不少。小和尚急得跳,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都是空壳。这叫随性;撒完草籽,有雀儿来啄食,小和尚忙着赶鸟。师傅说,别赶。钻得深的,鸟吃不到。这叫随遇;春雨连绵,小和尚怕雨水冲走了草籽,师傅说,冲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发芽。这叫随缘;不久,小草茂盛地长起来,满园青绿,小和尚高兴得跳起来,师傅说,该有的就会有。这叫随喜。 凡事顺其自然。这就是“随”。“随”也是禅。 我之所以认为真正需要习禅的人是底层的百姓,是因为贫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在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情况下,这些人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太多。所以,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学会化解烦恼,放下欲望,顺其自然,达到轻外、识我、知足常乐的境界。佛教讲“四大皆空”,认为世间万物其实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方才还在眼前的顷刻就不复存在。人世间最公平的一件事情是死亡,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什么东西是你的“有”?所以曰“空”。这是相对整个人生而言。但是我们毕竟都是活生生的人,每日里油盐酱醋也都是客观存在,因此也必定产生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躲不过也赖不脱,这都是“有”。从长远看,要参透“空”,淡看人生;从阶段看,要珍惜“有”,热爱生活。这才是佛陀劝人习禅的慈悲本意。 我有个邻居是位下岗职工,就靠拿低保和晚上帮人看门过日子,一个月收入不足两千块钱还要养活老婆,应该是很困难了。但是他成天乐呵呵地,每天早上两口子到公园跳舞、锻炼,还三不之打点小麻将。我佩服他的心态好,他说:“我是快活一天算一天。总不能因为人肯定有一天要死,今天就不用活了吧?”我觉得他真是懂得禅,懂得珍惜“有”。 何谓“有”?自己。当下。手中。 愿大家无师自通都能悟禅。 愿菩萨多多度我芸芸众生。 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