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民间《窝火腔》
文/津烽
在鄂东地区,新洲的旧街花朝节很有名,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地区沙河民间的《窝火腔》,藏于民间,没上过戏台,没上过灶台,在官录的志书典籍中更是难觅踪迹。但她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沙河流域的民间。
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是谁最先传唱的。只记得,在很小的时候,于某一场合,猝不及防地传来一阵震耳发聩的《窝火腔》,让人激动振奋。
《窝火腔》的内容里没有歌词,只有激情高亢的共鸣声。而且这共鸣声也简单,不复杂,不沉长,就那么几句重复着:“窝……火……,窝……火……”
或许是要把好久的憋屈释放吧。在人长间间烦闷后,跑上高处,或山坡、或河岸、或堤坝,越高越过瘾。舒展双臂,放声高歌:“窝……火……”
或许是要把低潮弄高。车水的四人组合,在平淡的车水劳作中,感觉不过瘾,只要有人一声“窝……火……”,其他三人便如一声令下,齐力奋发,手柄齐舞,车辐飞旋,水龙飞泄中“窝……火……”声震天憾地,引得路人一声“好有劲呵”的赞叹!
亦或是要把长时间的平静打破吧。随处可见的是,不经意间,一队挑担的民夫,走着走着,似觉空虚无趣,也来点乐子。于是,有人一声“窝……火……”,挑夫的队伍一下子如扬竿赶鸭下河,亦似“前有逃卒待捉,后有追兵快到”,势如破卒般飞奔起来,甩下一串“窝……火……”于尘烟之中。
我想,这“窝……火……”腔,或来源于“窝火”一词,民间即有“窝火”之说。外行,训斥内行,内行就感觉窝火;上级无端指斥尽职的下级,下级憋屈。这“窝火腔”就成了憋曲,正是对酒当歌之时,说不定在某个夜阑人静或旭日东升的时刻,乘着酒劲,跑上高崖“窝……火……”一通,解开决意跳崖的心结,重归寻常生活。这“窝火腔”,出于此,也说定的。
我还有种怅然,这“窝火腔”是不是始于人类原始活动的足迹。原始人类以火狩猎,要窝着火;驱赶野兽,齐力发火;庆祝收获,要围着篝火欢叫,一通“窝……火……”。这沙河文明是世界文化遗产遗落在世间的一粒珍珠呢。 有几千年历史,也说不定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