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林深数树

读厉以宁:诗词打通经济学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来自
广东
精华
42

664

主题

4359

帖子

631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6318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3-25 02: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5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2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3-25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禾奴 发表于 2013-3-25 02:58
林深数树,定有鸟来

是的,是的,深山老林,空山幽谷,欢迎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3

138

主题

2832

帖子

4444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4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3-25 21: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理皆通吃,这样的人物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5

2495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22726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3-16 04: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厉以宁:诗词打通经济学

借用“穿越”,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说打造人性、打造诗性、打造学识,也是。或者说打造识见、打造历练,打造人品,也都是打造诗性。
读诗,是不但可以读出经历、读出翰墨,也可以读出才情、怀抱和天赋的。当然厉大师,是无比的才情、怀抱和天赋了。不然哪有帝王老师、宰相门生了。
我当然不会比柳亚子。柳亚子高处下不来,其实是低处上不了。毛那里,文学是政治的奴才走狗,甚至皮毛。而今天,天上地下,霄壤之别,我们厉大师的诗词喷喷香了。
做老师、做博导的,要佐天子,教宰相,想过要做好诗词吗?

                  原标题《听经济学家讲诗词》
         2012-04-05 00:00:00 来源:南方网转 潮州日报
 
      时下的影视剧讲“穿越”。其实,文学领域也讲“穿越”。就拿旧体诗词来说,自然科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的造诣就颇深,而经济学家厉以宁亦然。现在,我们无妨来《听厉以宁教授讲诗词》吧。
  许多了解厉以宁的人都知道,除了经济研究以外,诗词创作也是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问过,“您作为经济学家,怎么写了那么多诗词?经济学同诗词创作有什么联系?”厉以宁笑答:“我中学时就喜欢诗词,也练习写诗词,那时我根本没有想过以后会学经济学。”经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和他动人的、深有感触的诗词作品相互辉映,构成了厉以宁独具魅力的人生。这本书,即是以厉教授的诗词讲稿和读书笔记整理而成的。
  今天,蔓延整个经济学界的数理方法,成了最为流行的交流方式,此种方法背后所蕴含的对于理性和科学性的追求,无疑使得经济学日益朝更缜密、更严整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使得经济学和大众的思想日趋隔膜,成了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靠近的孤岛。在厉教授看来,经济学家,或任何知识人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缺乏精神互动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会话或交谈,“诗情不绝,岂是闲吟风与月?”诗词,可以承载诗人对于社会、对于历史、对于经济发展的思考。观诸厉教授的很多诗词,都以感性的方式展现了一个经济学家的日常思考与感悟,所触及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理性思考的边界,能为读者带来独特的启发。
  伟人曾有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厉以宁也深知:经济发展必须有精神动力。没有精神动力,何谈奋斗目标和前景?他在上世纪1968年被拘禁于北京昌平太平庄时填过一首《破阵子》:“乱石堆前野草,雄关影里荒滩。千嶂沉云错白日,百里铁沙隐碧山,此心依旧丹。隔世浑然容易,忘情我却为难。既是三江春涩到,不信孤村独自寒,花开转瞬间。”1969年,他下放到江西鲤鱼洲时填过一首《临江仙》:“自比故乡三月柳,一生到处安家。春风伴我走天涯,漫江微雨过,含笑吐新芽。十里沙洲帆影下,静看湖上朝霞。惯听渡口浪淘沙,桨声迎早雪,清曲唱梅花。”读此两首词,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作者即便在最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信念绝不丢弃信念。诗词,可以是精神的直接呈现,诗性思维的充盈或匮乏,往往也可间接评判一个人精神品位之高下。以此观之,诗与经济,并不是绝然不相及之物啊。
  厉以宁曾对学生说过:“我常常把吟诗填词当作一种乐趣,特别是旧地重游时,或者想给亲人写点什么时,我喜欢用诗词来表述。”如《调笑令》:“春雨,春雨,小树长高几许。今朝犹绕膝前,转眼翩翩少年。年少,年少,处处天涯芳草。”《钗头凤》中有句:“……杏红腮,笑容开,不须牵手,试上阶台,乖!乖!乖!”“……畅胸怀,自成材,漫长年月,息做安排,猜?猜?猜?”前一首为两岁外孙而写,后一首则为学步孙女而写,像这样的词,不是生动地反映作者的生活乐趣吗?
  把诗词视作一种治学之道,更是厉教授的一种理念。我们知道,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历来讲求“义理、考据、辞章”的统一,现代社会科学也将“文史哲”的打通当成胜境。厉以宁曾多次表示,自己是一个经济学的教师经济学的研究者,虽然他自幼喜爱诗词,但从不曾以诗人自命。然而,阅读厉以宁的诗词以及了解他对诗词的鉴赏,我们不由得慨叹:凡能在思想和学术上有所建树之人,绝不会在学科上自树樊篱,而很可能是操持“枪刀剑戟”皆娴熟的文理双通的“多面手”。
  诗词的意境能丰富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的思考则使得诗情诗思不落入空洞无物的牢笼。听经济学家讲诗词,我得益殊深,不揣浅陋,将些许心得晒给大伙听听,就此煞住罢。

林深数树
大道不道,真言无言。何知是知,不文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