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052|回复: 8

湖北潜江农业专家在非洲

[复制链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81

主题

874

帖子

1167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67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3-18 09: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洲大部分都讲法语的,你派只会英语的过去有个毛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96

主题

1022

帖子

152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23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3-17 12: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潜江市农业局紧紧围绕农业部“南南合作”项目,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积极派员参与,认真做好后勤保障,确保了外派人员安心工作,出色地完成了项目任务,成效显著。

    外派人员人数在全国县(市)位居前列。

    近几年来,潜江市农业局先后向尼日利亚、毛里塔利亚、塞拉利昂、加蓬等1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农业专家37名,位居全国县(市)前列。其中派往尼日尼亚20名,占全国外派人数的4%。通过“南南合作”项目,市农业局与受援国农业部门建立了深厚友谊。目前该局正在以农广校作平台与埃塞俄比亚阿拉吉农业职业教育学院洽谈共建友好学校的相关事宜。

    外派人员职称职务在湖北省县(市)位居前列。

    潜江市农业局外派人员专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利建设、农村能源及医药卫生等。在人员层次上,共派出科级干部3人,占24.3%,股级干部20人,占54.1%。其中正高级技术人员1名,副高级技术人员6人,占外派总人数的16.2%,占在职副高级以上技术人员的50%。这些同志领导经验较丰富,业务能力强,均被受援国委以重任,其中,驻首都技术援助组专家6人,驻州技术援助小组组长6人,在项目实施中起到了中坚作用。

    外派人员完成项目质量位居湖北省县(市)前列。

    近年来,外派人员共完成《稻田养鱼示范》、《农村沼气引进》、《西瓜嫁接》、《蔬菜品种引进示范》、《水利工程建设》等项目50多个,人均1.6个,撰写项目总结90多篇,出版《坦桑利亚大豆发展战略》、《坦桑利亚水利发展战略》、《园艺产品产后加工处理技术》等书3本,在国际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获得受援国科技进步奖励5 项。

    本系统外语人才数量在位居湖北省县(市)前列。

    “南南合作”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局培养了40多名外语人才,其中双语人才2个,5名援外人员通过了国家高级专家英语测试,1名通过中埃农业职教教师英语水平测试,并取得了受援国的农业职业教师资格证。这些同志走进了援非高级专家行列,走进了农业职业教育大学教室,被农业部收录援非高级技术人才库。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潜城网世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6

152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19893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发表于 湖北省潜江市 2013-3-17 16: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援非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2

495

主题

6281

帖子

7870

积分

上尉

潜南新城城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7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天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天门市 2013-3-17 1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城网世 发表于 2013-3-17 16:10
都援非去了

别去净化人家肤色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桃源隐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发表于 广东省中山市 2013-3-17 19: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136

主题

8018

帖子

9289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289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发表于 湖北省潜江市 2013-3-17 20: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天津
精华
32

495

主题

6281

帖子

7870

积分

上尉

潜南新城城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870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天津市

发表于 天津市 2013-3-18 09:45: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hiption 发表于 2013-3-18 09:36
非洲大部分都讲法语的,你派只会英语的过去有个毛用啊

北非大部分才讲法语吧
东非和南非基本上都是讲英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81

主题

874

帖子

1167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67

IP属地:上海市

发表于 上海市 2013-3-19 16: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语是下列国家或地区的第一语言:
法国(六千万人使用,包括新喀里多尼亚、留尼汪、瓜德洛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和圣皮埃尔和密克隆)
加拿大(6,700,000使用者,特别是魁北克省、新不伦瑞克省):加拿大法语
比利时(4,000,000使用者,瓦龙语是 Langue d'Oïl 语的一种方言,与比利时法语有显著的差异):比利时法语
瑞士(和德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四语共行):瑞士法语
摩纳哥
海地
同时法语也是下列国家的主要第二语言:阿尔及利亚、黎巴嫩、毛里求斯、摩洛哥和突尼斯。
它在下列国家是官方语言,也是学校唯一使用的语言:科摩罗、刚果共和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和马里。
它在下列国家是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但是没有当地语那么常用: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赤道几内亚、科特迪瓦、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塞舌尔、多哥、瓦努阿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它在安道尔和卢森堡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196

主题

1022

帖子

152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23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3-17 1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9304P1190DT20130315112123.jpg
    皮肤黝黑,笑容憨厚的陈正才是潜江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农技工作者,过去一年,在他的人生中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受国家农业部委派,前往位于西非的塞拉利昂,执行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牵头的“南南合作”项目,进行农业援助。

      在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他如何克服困难完成使命?一年来,记者通过网络与远在非洲的他联络沟通,了解到他这一年的心路历程。

  从现代“穿越”到50年前

  2012年2月,当陈正才乘机抵达塞拉利昂首都,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了:一排铁皮平房映入眼帘,房顶上用木牌竖着“国际机场”的字样。难道这就是人称“小巴黎”的塞国最大都市?

  来到工作地卡巴拉市,缺水缺电、网络不稳,连电视都没有,只能用煤油炉子做饭。他感觉一下子从现代都市 “穿越”到了上世纪中期的农村。出国的激动和兴奋被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

  非洲农村与电影里的原始部落一样,许多村庄没有一座楼房,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大部分是铁皮盖顶的土坯房,条件好的也就是砖墙或石头垒砌的;条件差的用棕榈树叶盖个蒙古包就算是房子。家家门前都有芒果树,树下便是三块大石头垒起烧火做饭的灶;更恐怖的是用水困难,雨季喝雨水,旱季喝沟水……

  面对难以想象的困镜,陈正才迅速调整心态,投入工作。他常常自我激励:“这样的环境更能磨练我的意志。”

  “手把手”教非洲农民种田

  听说中国一亩地能产500公斤稻谷,当地农民怎么也不相信。当地人不用农药和肥料,管理粗放,完全望天收,一亩稻谷产量往往只有150公斤。

  如何教非洲农民科学种田,让稻田增产?陈正才每天都要挖空心思,利用非常有限的条件“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农民没有使用农药的习惯,就用石灰粉处理苗床;没有薄膜,就铺一层稻草替代,以防雨水淋;没有肥料,便将田间和田埂上杂草剁碎,整在地里;精细整地,土地细碎,确保移栽秧苗后发根快,返青早,长势旺……

  经过现场的指导和讲解,当地农民一边听“天书”,一边惊叹:“怪不得你们中国水稻产量那么高,原来种地有这么多学问啊!”

  付出就会有回报,去年,当地种田能手加罗家的水稻比往年增收了三成。听到这个消息,中国专家都感到无比欣慰!

  中国专家义务“出诊”给稻田看病更是常事。去年,农民阿布家的秧苗老叶发黄,几亩水稻眼看保不住了。中国专家拿出自己种菜的肥料,手把手教他将尿素兑水在叶面喷施,不出几天,苗田就正常了。直到现在,农民阿布见到陈正才,都会翘起大拇指不停地说:“中国人OK!”

      雷打不动的农民“双休日”

  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的三农,陈正才有空就下到农田,直接与农民、村干部交谈。

  塞国一年只有两季:雨季(5月~11月)和旱季(11月~次年4月)。每年只有雨季几个月能种些庄稼。

  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当地农业十分落后,然而,更要命的是农民思想上的落伍。

  “非洲农民纯朴,但惰性思想很严重。”陈正才说,他们双休必须休息,雷打不动。庄稼活再忙也要等过完双休日。平日里,一部分人总想着依靠国际社会来援助。

  由于贫困,多数农民食不裹腹,衣不避体,但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理想和追求,大部分带着“和尚撞钟混日子”的想法。

  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有宗教信仰,宁可不吃饭,每天都要进行祷告,有的每天要祷告几次。

  所幸的是,那里特殊的气候蕴育了品种丰富的水果,哺育着严重缺粮的非洲人民,饿了他们就拿水果充饥。

  让人“大跌眼镜”的风土人情

  时间一久,陈正才发现当地许多有趣的风俗,让人惊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夫多妻制”在非洲国家很普遍,有的地方,娶妻越多,表示越富有,地位越显赫。一个男人有几个老婆很寻常。一次,陈正才问一个叫马卡的学生,家里有多少人,他一时回答不上来,搬手指数了一会说大概十七八个,因为他父亲有四个老婆,每个老婆都有单独的房子,各自做饭和照料自己的孩子,按值日表,轮到谁就该谁和丈夫一起住。

  “左手如厕,右手抓饭”、“头顶万物”算当地最让人啼笑皆非的风俗。

  走进非洲家庭,就能看到一家人围着一大锅饭,人手一碟子,用右手抓米饭往嘴里送;而当地人如厕也是有手,他们上厕所不用卫生纸,只习惯用水洗,如厕时提一小壶水,方便后右手倒水,左手冲洗。

  自从知道了这个风俗,陈正才与人打招呼,只敢碰拳 (当地打招呼的方式之一),再不敢握手了。

  在塞国,人们搬运东西时最司空见惯的方法是拿头顶。马路上,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携带东西,没有肩挑手提的,全都顶在头上,真是头顶万物!

  街上的小商小贩叫卖时,无一例外都是头顶一个大篮框,装着芒果、香蕉等水果,旱菜、苕叶等蔬菜,也有日常小商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头顶上的小市场”。

  居民打水的景象煞是壮观:有头顶大胶盆的小姑娘,有头顶硕大水桶的小伙子,有背着娃娃头顶水盆的妇女,还有头顶一小碗水的三岁小孩……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潜城网世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