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不见了 仙桃方言“不见了”(不见打)并不是消失的意思,而是指人的突然失踪或物品存放的时间久了,找不着所安放的地方这些事情。人的突然“失踪”,过几个时辰会回来;物品找不到,时间长了自然的也会出来。 所谓“抱娃寻娃”则指做妈**爱子情深,孩子明明是自己抱在身上,以为孩子不见了;成语“骑马寻马”用来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别处去找。仙桃有一句用“变通”过来说的话,叫“玩的不见了”,这个“玩”并不是玩耍的意思,而是“无法无天”的意思,干了坏事让派出所给传唤了,关起来了。别人问起来,话说得好听些,就说是“玩的不见了”,纯属是遮丑。 儿时是段幼稚天真的时光,多彩烂漫。夏夜的月光下,家家摆起竹床阵,在门前的台阶上乘凉,可孩子们全无睡意,缠着叫大人讲故事。其实,大人们天天讲的那些故事,孩子们早就听厌了,懒得听。于是,就约上几个要好的玩伴,在房前屋后捉萤火虫、捉迷藏。劳累了一天的大人睡得正酣,很少有那个精力去看护孩子们,就让他们去疯,随他们去玩。于是,孩子们个个就像脱离缰绳的野马,玩到半夜也不归家。 躲躲锁、开铁锁 寻个人、交的我 寻不倒、不怪我 …… 回想起这首捉迷藏的童谣,就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那天夜晚,同湾子里几个孩子们捉迷藏,我“失踪”了情景来。 捉迷藏,老家叫“躲猫蒙”。捉迷藏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游戏活动,当时的农村,孩子们没有什么好玩的,不像今天有电视看,有游戏机打,只要是整夜里有月亮,就少不了去捉迷藏。捉迷藏时,孩子们围在一起,先通过在同一时间里,跌着脚、喊着“嚯”,伸出手掌或手背来决定谁去躲、谁去捉的分工,然后正式开始。 捉迷藏的游戏规则也很简单,分工是捉的不许偷看去躲的,躲藏的被捉到了就算输,寻不到和捉不到躲藏的就算赢。那时的孩子捉迷藏在床底下、蚊帐后、门后面、猪屋、牛屋、树上、田里都躲藏过。孩子们天天都有捉迷藏,好些地方都被孩子们的所熟悉了,分工捉的很容易发现,不保险。 我“失踪”的那次是同几个好玩伴在生产队的禾场里捉迷藏,我是躲方。我打量着禾场的四周,都寻找不到合适的地方,看到牛屋边的稻谷草堆,突然灵机一动,稻谷草堆的上面是一个藏身的最好去处,难道他们还爬到稻谷草堆上面来寻不成? 于是,我轻轻地爬上稻谷草堆,掀开两捆稻草盖在身上,选了一个舒适的姿势睡了下来,自言自语地说:这下我看你到哪里去捉我。 天空上繁星点点,弯弯的月亮一会儿钻进云层,一会儿露出笑脸。可能是我玩辛苦了,我居然在谷草堆里睡着了。时而吹来一阵夜风,稻草飕飕作响,我闭上眼睛,仿佛是到了自己每天夜晚睡觉的时候了,总之,我是睡着了,而且睡得很香。 伙伴们寻不到我,以为我偷着提前回家了,他们玩了一会,也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父母看到别家的孩子都回到了家,以为我到别人家,跟经常一起玩的孩子睡觉了,也没有去找我,我是整整的在稻草堆上睡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早上,孩子们都快要上学去了,我还在谷草堆上没有醒。母亲见我还没有回家洗头脸、吃早饭,就叫父亲挨家挨户地问,孩子们都说我昨天晚上捉迷藏是提前回到家,父亲是到处找,也没有找到我。这下好了,炸锅了,父母发动隔壁三家的人到处找我,沟里、河里、塘里、茅窖里,看有没有什么蛛丝马迹,伯伯、大妈她们商量着是不是要找算命先生掐一掐,看我的人具体在什么方位,大妈正向我母亲要我的生辰八字呢。 放牛的来到牛屋里牵牛吵醒了我,我看到太阳都出来了,就赶紧地滑下了谷草堆,径直的往家里跑去,头发上还连有谷草。回到家,脸也不洗,早饭也来不及不吃,背起书包就要去上学。学校离家二三里的路,不然准会迟到,迟到了老师要罚站的。父亲塞给我一毛钱,叫我在桥头的饮食店买二个煮包子边走边吃…..弄得隔壁三家的人是哭笑不得。 几十年过去了,自己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有时唱起捉迷藏的童谣,回想起自己“不见了”这件事来,就忍不住的要笑!那一场在我童年时,带给父母的担心和虚惊,也给我带来美好的回忆,父母的爱,父老乡亲的关怀,总觉得这心里是暖暖的。 我喜欢我的童年,我喜欢农村的那种生活,喜欢那些像是一朵朵浪花的童年往事。 (张才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