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诗今天面对最大的挑战是来自商业主义的泛滥,它深深影响了中青年诗人的生命价值观。五四以后,中国的知识青年,走出封建令人窒息的落后,曾带着何等的激情奔向科学民主,新诗因此应运而生。然而历史远远不是一个有简明答案的数学题。在整个二十世纪,我们对真理的寻找从没有怠惰,新诗是我们的真诚伴旅。然而新诗的诞生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诗学的问题,包括诗的语言艺性,格律诗和自由诗的形式美。自由诗的 “自由”经常被完全误解。以为自由诗不需要、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要求,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殊不知这是汉语新诗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个误区。在人类精神和肉体的生存和发展史上,“自由”意味着独立的、充分自觉自发的创造活动,而非放任自流。这种对自由诗之自由的曲解正是其至今还无法与世界自由诗佳作比美的重要原因。所谓自由诗不是没有形式美,而是允许诗人拥有最大的自由来创造自己诗作的形式美。没有无形式的诗,因为形式是内容的延伸,是诗之灵魂的肉体化,诗之 “无”(魂)生其 “有”(肉体)。因此自由诗的作者只有创造他的作品的形式美的最大自由,而无忽视他的作品的形式美的自由。正是这方面的误导,使得汉语自由诗迟迟不能成熟,甚至在诗歌读者中遭冷遇、嘲笑,如:“这也算诗!谁不会写?分行就行了”。因此,自由诗的作者只有创造形式美的自由,而无忽视形式美的自由。形式美学包括诗的字、行和诗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建筑美;字音的音乐效果;字词丰富的联想空间,表达的艺术精深到位。最重要的是建构潜在的诗的内在结构,真正做到形式是内容的延伸。所以自由诗与格律诗要求不同的诗歌艺术才能。前者的独创性极高,使诗能在茫茫空间中获得自己特有的艺术造形,屹立于诗的世界,为后人所赞叹;后者的艺术则在于如何能将格律的束缚转换成可发挥诗歌艺术的条件。如将汉字的四声依照律诗与词的字数的规定,编成平仄声谱,而后参照声谱,选用声与意都能表达诗词的内容的字词填入,就能写成一篇佳作。二者各有各的难处。前者有创造形式的自由,却要求有不平常的造形才能,后者形式已提供给作者,但作者须有依形造诗的才能,而没有削足适履之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