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3-29 23: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元辰 于 2013-3-29 23:41 编辑
意趣不能代表行情。 省文学院招收十届(或者以后还有十一届)签约作家,是有严格的行情要求的。我的杨远煌朋友不太熟悉这个行情,被黄副主席奚落,自取其辱了,悲摧了,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签约,是体制下进入专业作家必备的门槛之一。吕志青连续签约六届,终于专业了。这样走出来的专业作家,在湖北省也不过为数十分有限的几人而已。很多签约作家,签一届两届也销声匿迹了。签约有个过硬的条件是主流媒体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一届签约作家宜昌市也不过区区几人,并且年龄在45以下。签约了,还有发表、出版任务的考核,完成任务才能领到几千元的年度补助(我没当过签约作家,不知道现在涨了没有)。很多如日东升的青年作家如王晓英等,也不是这一届省签约作家,是武汉市签约作家。
签约作家与网络作家,可以双轨制,也可以两兼。如欲两兼,必须弄懂行情,掂量有无可能。这可不敢瞎鼓励,让天真的网友一次一次撞南墙。
网络文学固然有已有不凡实力,网络作家的确已正在成军,但无论整体还是个体,与作协系统的整对整、一对一的比,差距还是非常大。网上最活跃的和最具实力的,大部分还是作协派或成名后取得作协身份。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已在融合,今后的区别会更小。这个趋势也要看到。
如周副主席对网络写作嗤之以鼻者,也只是他老人家不知道网络大虾的利害,他不愿盖章也在情理之中。无须为此愤愤不平。雪耻的最好办法是拿出有说明力的作品来,老子网络大虾就是写得好,如今何在、当年明月要签约,人家能不盖章吗。说到底,还是哥们的实力和知名度不够,这样的闷亏吃了就罢,悲摧却大可不必。正如我的朋友楼上所言,主要还是自己实力不够,也如吴二师所言,当时写得急了。我之所以把当时回复的意思再重复一遍,是希望新到的网络作家不要在没弄清行情的情况下,再来一次“悲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