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马龙将军的足迹
来源:今日大冶 时间:2013-3-26 9:06:00
【人物简介】
马龙,原名马国平,别名马兴隆。1912年出生于大冶殷祖镇马对于村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陕北独立第三团政委。1944年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二十兵团六十七军副军长,参加过百团大战和石家庄、太原、平津等战役。 1950年任华东海军第六、第七舰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3月27日因公殉职。
明天,就是马龙将军逝世整整36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人们心目中永远的英雄,记者于近日走访了马龙故居,试图找寻马龙将军生前的足迹。
妻子的无限怀念
2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座落于大冶殷祖镇洪口村的马对于湾,在一处山坡上有三间瓦房,坐北朝南,这就是马龙将军的故居。
据马龙的侄儿马辉高介绍,去年马龙诞辰100周年,为了深切纪念缅怀马龙,制作了《永恒的怀念——纪念马龙将军诞辰100周年》画册。马龙将军的夫人、90岁高龄的耿新义在画册的序言中情真意切地写道——
1977年,你匆忙的离开了我们。如今,翻开历史记录,我感到似乎又一次和你见面,又一次与你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在一起谈战斗的经历、谈工作的艰辛、谈孩子们的成长教育……
“至今,我们已是四代同堂,全家老老少少共计33口人。只是你走的太匆忙,平时又很少跟我和孩子们讲述你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后的工作经历,孩子们只能从你的老首长、老战友、老部下的回忆文章和口述中,从他们在青年和孩提时期对你的感触中,来寻找你的足迹。”从这些文字中足以看出耿新义对马龙将军的无限怀念。
手拿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
66岁的马辉高谈起马龙将军,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那是1947年冬天,为争取战争的主动权,毛主席向我华北战场各守军下达命令:“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全歼灭张家口国民党,若敌人从哪个部队的阵地逃跑,哪个部队的指挥员将负全部责任。”当时,敌人在飞机大炮的轮番轰炸和掩护下,如洪水猛兽般向马龙所率的5旅阵地疯狂扑来。顷刻,炮火连天,杀声震耳。激战中,马龙5旅士兵伤亡过半,一线前沿部分阵地被敌人突破。战情危急,马龙不顾一切地带领100多个战士冲到战场前沿,手拿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2个小时后,马龙带领战士终于将敌人彻底地消灭,夺回阵地。”马辉高很自豪地说。
时刻心系家乡发展
1970年家乡兴建水利,由于当时缺资金,购买排涝机械设备成了工程建设中的棘手难题。“有人提议,看能不能去找马龙将军,于是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去找了他。”83岁的马大爷忆起这件事,仍心怀感激。“马将军听到家乡有困难,立即从部队调拨战士回来帮助大家建设水利站。”
“马将军对家乡很是牵挂,后来发洪水也是他救援的我们。”另一位老大爷接过话茬说,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大冶爆发罕见的洪水灾害,殷祖镇董家口水库水位猛涨,水库下游一带的群众生命危在旦夕。马龙将军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安排有关专家赶来,当地群众终于降服洪魔化险为夷。
“那你见过马龙将军几次面?”记者问。“1970年,我大伯曾回过家乡。但我刚好去了宜昌,待我得到消息后,立马动身回家,但住了两夜的大伯已离开了家乡。”马辉高遗憾地说。“第一次去看望大伯是1972年,然而另一次是我最不愿去的。那是1977年3月27日,大伯在浙江宁波地区由于车祸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同年3月底,我和当时的大冶县有关领导赶乘飞机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说到这儿,马辉高老人已是老泪纵横了。
实习记者 程长珠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