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麻城福白菊”产业专班机构,强化专班的协调指挥作用,将促进福白菊产业发展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到单位、到人。改选原由福田河镇发起的“麻城福白菊”产业协会,由相关的市级领导担任协会负责人,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和主产地的乡镇作为会员单位,广泛吸纳福白菊的生产大户、销售大户、加工大户作为会员,使协会具有产、供、销的协调和自律功能,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 2、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福白菊产区的规模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影响,但要实现本地工业化加工,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使麻城真正成为中国药用菊花最大的产地。要将基地建设目标分解到乡镇、村组,鼓励企业和农民相对集中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 3、实施科技兴菊战略。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加强与高等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来我市建立科研基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把优良的菊花品种、GAP种植、清洁无害化加工等引入麻城;由市农业局和福田河、黄土岗两乡镇抽调技术人员组建麻城市福白菊研究所,在福田河、黄土岗两地各建一个10亩的科技示范园区,主要从事福白菊新品种引进,本地现有菊花品种的筛选,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及GAP种植示范和技术储备等研究工作。 提升现有生产水平。强力推广以菊花扦插苗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以及频振式杀虫灯为主的一系列无害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将我市打造成“绿色、高产、优质、安全”的菊花生产基地。大力培养鲜菊花初加工专业户,逐步改变一家一户一灶的传统杀青模式,提高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加工技术装备水平,重视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品牌建设,加强菊花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强龙头企业辐射性和带动力。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紧密型产业链。推广以订单生产、二次返利、农民入股等为主要内容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经合作组织+农民”经营模式。支持优势龙头企业以产品开发为目的的跨区域基地建设,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稳定产销关系,构建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龙头企业的精加工能力2010年要达到总产量的10%的份额,2012年达到30%份额,2015年要达到50%以上份额。 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规模以上中药材加工企业或食品饮料加工企业参与福白菊工业产品的开发,具体涉及菊花中成药、菊花食品、菊花茶饮料和酒饮料等开发方向。 5、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当前《麻城福白菊》地方标准已经通过,农业部的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已经拿到,“麻城福白菊”证明商标即将通过。但是,福白菊的中药材GAP认证,则需要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真正参与,种植基地严格按照规范才能通过,它是名牌战略一个重要的争取目标。 要加大“中国福白菊之乡”、“中国食用菊花之乡”、“中国药用菊花之乡”或其他名称申报工作的力度,力争一年之内至少拿下一块国家级授牌。 6、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对于福白菊产业发展进行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1)扶持菊花基地发展。对集中连片发展无公害菊花1000亩的乡镇,按每亩15元奖励所在乡镇;对引进繁殖培育优良品种、建设标准烘烤房和推广新技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社会效益的单位和个人给予1—3万元奖励。 (2)扶持经合组织。对网络农户100户以上,覆盖面积500亩以上,年收购量干花10万斤以上,对产业发展有促进、农民增收有贡献、自身发展有效益的菊花经合组织奖励5000元。 (3)扶持龙头企业。对投资超过3000万元,年加工干菊花500吨以上的龙头企业奖励10万元。 (4)促进品牌建设。对获得省知名品牌或著名商标的奖励5万元;对获得国家知名品牌或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对菊花产品“三品”认证上给予扶持,当年获得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证书的分别奖励5000元、8000元、10000元; (5)扶持菊花生产大户。对年种植菊花面积8亩以上,年产菊花2400斤以上的农户,每户奖励1000元。 (6)对完成市菊花产业领导小组确定的年度重点项目或配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展菊花生产加工课题研究并取得成果的单位,给予1-3万元的奖励,总计奖励金额不超过12万元。 (二)政策建议: 一是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菊花产业是区域性优势产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在大农业中容易被忽视,建议省列入优势特色产业项目进行扶持。 二是要引进专业技术人材。 三是要走规模化、规范化的道路。福白菊产区的规模在全国已经有了一定影响,但要实现本地工业化加工,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产量。这几年,麻城在福白菊规范化的道路上也摸索了很多好的经验,但是远远不够,特别是规范化种植的问题,面临很多的难题,比如,土地过度分散,千家万户种植,标准难以统一,农药残留难以控制,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难度。建议要鼓励农民相对集中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种植。 二O一O年九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