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鹿門山人 于 2013-3-29 08:11 编辑
来源襄阳日报:http://xywb.hj.cn/html/2013-03/28/content_22043.htm
襄州,城市东进的桥头堡
未来三到五年,襄州将借助“两改”,实施五大片区改造□本报通讯员王万水 熊家靖 记者沈明晶 过了清河一桥,就是襄州的地界了,虽然路上灰尘依然有点大,但道路两侧高楼林立,让人感觉新区正在崛起。 去年2月,市委书记范锐平在视察城市“两改”工作时说,襄州要强化现代化大都市的意识和自觉,努力摆脱县城的历史印记。按照规划,未来三至五年,襄州将借助城市“两改”东风,对西湾、云湾、张湾、潘台、洪山头等五大片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建成航空路沿线的滨江滨河商圈、春园东路商圈和火车东站商圈。 房企纷纷进驻 襄阳火车站东站、清河长征东路桥、清河一桥、清河二桥、张湾截污干管……这些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布局襄州,吸引着越来越多房企的进驻。 航空路、邓城大道是襄州区主要干道,横贯全区,连接樊城区和高新区。除去交通要道的优势之外,航空路沿线依傍唐白河,临水的区位,使得该地区具备优越的居住环境,是众多楼盘项目开发的集中地区。 民发·世界城欲在航空路上建城市综合体,百洋·欧典、和驰·清水茗居、英伦华府占据着航空路。东港绿洲、温哥华1792抢占火车东站。业内人士称,襄阳的城市东进战略给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给房地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沿着小清河走,看到的不是破烂的棚户小区,而是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小清河早已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清河,襄州也早已不是之前的那个老县城了。 大量房企的进驻,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房源,也改变了襄州区的面貌。据市房管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襄州的楼盘开发量已占到市区总开发量的一半左右,将来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增加。 从县城到城市新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襄州区的前身原襄阳县县城搬迁至张湾之后,这里慢慢聚集发展,从一个集镇逐步演变成一个规划面积约40平方公里、24万人的城市新区。 “我们虽然离樊城只有一江之隔,但好像离城市还是很远。”襄州区一名政府人士说,目前襄州区虽然改名了,成为襄阳市的一个区,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和县城很相似。居住在张湾老城区的居民,喜欢将从张湾坐车到人民广场几十分钟的车程,比喻为“进城”。其实这段距离也就是十多里路,还不及从人民广场到万山的距离。 近年来,襄州大力建设“宜居、宜业”城区,累计投入12亿元,相继完成航空路、交通路、邓城大道改造及卧龙路、园林大道建设等50余项重点工程,基本形成“三横七纵”的城市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企业的进驻,城市的“两改”不断改变着襄州的面貌。据襄州区“两改”办的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该区就提出了“八年七大片”的城市千亿级旧城改造计划,包括魏庄和红星片区,计划通过八年时间,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改造,把一个乡镇级的旧县城变成一个新城区。 按照规划,未来三至五年,襄州将再借城市“两改”东风,对西湾、云湾、张湾、潘台、洪山头等五大片区的城中村和棚户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面积19.35平方公里,需搬迁3070户、136个单位、28629人。 目前,襄州五大片区改造,除张湾片区受滨江风光带规划制约,暂没启动外,其余四大片区已全部启动,和驰·清水茗居已完成,温哥华1792一期即将完成,火车东站站前广场全部拆迁完毕。 襄州既是年轻的城区,也是老旧的县城。城区是由县改设,决定了其与另外的几个城区相比,实施城市“两改”更加紧迫,工作量更大,推进更复杂,但如果取得进展,对城市面貌的改善也更加明显。 建成三大商圈 按照襄阳市新城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的战略,城市将向东发展,东津将重点发展区域性服务业,并在唐白河和汉江交汇处建市级综合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区(CBD)。 “这里交通便利,又建有火车东站,必将成为城市的新区。”城建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中心区的繁荣,人口高度集中,交通拥堵,在资源最高负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城市病”将更加突出,因此,襄州的发展也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需求。 据襄州区“两改”办负责人介绍,目前,襄城有鼓楼商圈,樊城的长虹路沃尔玛商圈、人民广场商圈、诸葛亮广场商圈都已形成规模,襄州还缺乏大型成熟的商业中心。随着城市“两改”的推进,襄州将建成滨江滨河、春园东路和火车东站等三大商圈。 此外,在城市发展布局上,襄州凭借与东津新城隔江相望的优势,确立邓城大道和航空路两条城市发展轴,培育小清河和汉江—唐白河生态居住带,确保尽早融入主城区。
请各位大侠帮忙支招!【求教】同等价位面积,买一期新房划算,还是二手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