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10-20 20: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土家农民覃太祥出版三部著作 【图】
2013-5-3 08:57 上传
下载附件 (118.48 KB)
-----覃太祥展示他的书籍
2013-05-02来源:利川网讯
通讯员 唐旭
日前,利川市谋道镇农民覃太祥的散文集《苏马荡的杜鹃花》、长篇小说集《苏马荡日出》、短篇小说集《苏马荡之恋》分别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湖北省作协副主席梁必文等一批名家亲自为该书题字。这套书籍的出版,对宣传推介苏马荡,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覃太祥今年52岁,出生于贫困农民之家。他一生命运多舛,历尽苦难,饱尝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尽管如此,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他隐居在大山深处,一边种植庄稼,一边修筑自己的文学殿堂。数十年来,创作了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曾有多部书籍出版。
覃太祥的故乡在苏马荡,那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大山、小溪、老屋、风车、杜鹃、野菜、父老、乡亲都成为他灵感的源泉。他饱含激情地创作,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热爱。
相关链接:
向农民作家致敬
——覃太祥散文集《苏马荡的杜鹃花》序
胡福先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农学院,修的农学专业,参加工作第一站从事农业规划,我这一生,注定与农民结下不解之缘,农民情结已深入我骨髓。
2011年夏天,我拜访湖北省作家协会,受到盛情接待,方方主席亲自签名赠送新作《武昌城》。其间,几位副主席与我谈到农民作家的问题,并说正在搞一套农民作家丛书,使我触动很大。那时候我就想,在利川这片钟灵毓秀的大地上,也应有散落田间地头的农民作家。
2012年初夏,正值杜鹃怒放,我前往谋道调研。途中,听说苏马荡有一位名叫覃太祥的农民作家,几十年笔耕不辍,发表了不少作品,我肃然起敬,随即约谈。他衣着朴实,一脸憨厚,像极了老家的农民兄弟。我们一见如故,很是投缘。一起谈文学,谈人生,谈社会,纵论中国文坛现状及作家生存状态,末了,他还展示出这几年陆陆续续发表的作品。
是年,我担任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设指挥长。从此,我对苏马荡的感情更深了。一年多来,经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苏马荡已今非昔比,一幅休闲避暑度假区的壮美画卷正跃然纸上。
当覃太祥捧来这本《苏马荡的杜鹃花》样书时,顿觉倍加亲切。因为苏马荡有我忙碌的脚印,有我辛勤的汗水,还有我亲手种植的水杉和杜鹃,我坚信不久的将来,那些水杉会长成参天大树,那些杜鹃会开得漫山遍野。
翻阅这本散发乡土气息的散文集,仿佛有阵阵春风和花香扑面而来。覃太祥的文章一如他的人,朴实无华,行文中真情自然流露,引起读者与之共鸣。如《苏马荡的野香菇》,读着读着,仿佛闻到了野香菇那种诱人的香味,使人垂涎欲滴。
《回故乡》一文文笔流畅,语言清丽,将苏马荡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澜的风情画,紧紧地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的心潮随着他的情感而波动。
《苏马荡之夜》,覃太祥用精彩,灵动,优雅的语言,把苏马荡的傍晚,四周的山峦,宁静的夜色,野草,山花,晨露,朝阳,云海描绘得惟妙惟肖,使人身临其境。暮色中的山、天黑后的山、晨雾里的山,都在覃太祥娴熟的笔下,被描写得姿态万分,栩栩如生。其中一些句子,很鲜活且生动地赋予一定的神韵。
《我们的龙船调》一文中提到的大美人郑莉莉,是我多年的同事和朋友,在我看来,她不仅是美人,而且是能人,她能歌善舞,秀外慧中,早期主持过文艺节目,还演过电影,虽然现已官至副处,但总觉尚未人尽其才。
《苏马荡的杜鹃花》这本书,大量篇幅写了苏马荡,苏马荡的山,苏马荡的水,苏马荡的人,浓墨重彩的却是苏马荡的杜鹃花。虽然收录的只是覃太祥近五年的作品,但其中绝大部分可称为精品力作,很有艺术性和可读性。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覃太祥眼中,故乡总有许多美好的东西让他回味。他用细腻的文字,去品味炊烟、阳光、青草、风车、泥土、庄稼、老屋等等,树有树的梦想,草有草的情感,花有花的心事,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诗情画意,从而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上乘境界。
文学创作是要讲一定技巧和相当深厚的功力,覃太祥坚持了三十多年,底蕴足,功力厚。他深知文学创作的艰辛,因此,他对利川年轻的文学爱好者特别关爱,除了指导他们写作,还帮他们修改习作,努力培养文学新人,使这一方土地上的文脉得以传承。
文学,是人类的诗意栖居地。在文学的边缘,总有一群人牢牢守护着心灵的神圣阵地,坚持着不灭信仰。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类似覃太祥的农民作家,他们兼具双重身份,既是纯粹的农民,又是坚韧的文学创作者。他们白天劳作,晚上写作,忍受世俗的白眼和嘲笑,在社会最底层艰难行走,有时还得为油盐柴米发愁,但他们依然固执而倔犟地追梦,这是怎样的难能可贵啊。在此,我要向他们深深地鞠躬!
和覃太祥一样,我也曾有过文学梦,渴望当一名作家,用手中的笔书写多彩人生。后因宿命的安排,我踏入另一种江湖。每每念及此事,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因此,我对文人有着特殊的情感。
现在,覃太祥的散文集就要付梓了,好比怀胎十月的孕妇,最终要分娩生产,当然可喜可贺。对于一位作家,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事情呢?而我,作为一个地方领导,没有理由不支持他。
捧读这本散文集时,恰好杜鹃被评为利川“市花”,苏马荡的杜鹃也被列为全省经典赏花线路,利川正在谋划第四届杜鹃文化节。从覃太祥的文字中,我仿佛嗅到了杜鹃花开的芬芳。在此,祝愿杜鹃把“锦绣利川”装扮得更加靓丽,祝愿覃太祥似的农民作家在文学路上越走越远。
时间仓促,匆匆写下这些潦草文字,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