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3-4-1 07:34 编辑
胡一杨/图文 驱车北行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襄阳白河流域的朱集镇潘湾村。早春二月,这个襄北的村落还沉浸在和风细雨、桃红柳绿的时节,细沙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白河水清澈如镜。村民悠闲地驾着小船,鹭鸶一跃潜入河底,不一会儿,抖抖嘴里的水,含起几条鱼儿来。村头的树丫里,喜鹊在呱呱叫唤,沙地里果树花正娇艳盛开,豌豆花儿白,土豆苗儿绿。 潘湾村有居民二千人,由于耕地较少,大部分的青年村民或就近在附近的工业园等地打工,或前往广州、深圳工作,村里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像中年汉子潘敏这样的青壮年劳力在村中属凤毛麟角了。潘义清今年快60岁了,她和老伴一起承租了其他村民的土地,种了6亩桃园,辛勤劳作一年,年收入在三万元以上。 临近晌午的时候,村民潘敏、潘义清等正端着海碗蹲在地上吃着午饭,潘敏家里还用电饭锅蒸了腊鱼,炒了花生米,喊了潘义清等街坊一起来家喝上一杯。喝了一会酒,潘敏的媳妇就着地里的青菜下了一锅面条。在潘湾,中午吃面条的生活习惯,和其它地方不一样,这点,与邻近的河南有点相似。 走进潘湾村,会看到许多的灰砖红瓦的农民民居,原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尽享着三中全会土地联产承包的春风,潘湾的村民渐渐有了好年景,腰包逐渐鼓了起来。开始告别土坯房,盖起自己心目中的幸福房。全村七百余户,也是在这以后的十年间完成了住房升级的。 现在,潘湾这种风格的民居还在扮演着这里住房的主角,存世有一百多套。虽然后来有了楼房的式样,但潘湾传统民居由于设计精美、功能齐全,住着舒心等因素,到现在还深受着村民的亲睐。 漫步潘湾的传统民居,你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在襄阳,象陈家老屋、邱家前湾、谷城老街、漫云村落等,无不彰显着荆山汉水、楚风汉韵的文明和荣光。潘湾的民居资源可以建设成影视基地,拍电影、拍婚纱,相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潘湾交通不是很便利,土地资源也不很充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潘湾的传统民居才得以保存。这里淳朴的、勤劳的民风也得以延续。也算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对潘湾村民来说的福祉。欣闻潘湾村民吃的是洁净的自来水,网络宽带也行将实现,让我们祝福潘湾的明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