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795|回复: 3

心灵的归宿——读李诗德散文集《骑马过桥东》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335

帖子

549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49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4-1 11: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卖?买来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7

94

主题

4152

帖子

6451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4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4-3 11: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放下一切的物质诱惑,心灵便有了归宿。
在现今能做到估计很你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6

529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03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4-3 11: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分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3

主题

3424

帖子

3380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38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4-1 11: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都觉得,好的文章可以让人产生共鸣。
今天读到李诗德先生的散文集——《骑马过桥东》,一篇篇写到他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乡村、田野“站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望着远处孑然而立的一棵树,我似乎明白了我究竟在眷恋着什么。”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有生命的诉说,就像一束明艳的阳光洒落我眼前,不由得让我如饥似渴地沉入进去。李诗德先生的散文是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大多都充满诗意的激情以及独特的人性思考,他的写作忠实于自己的心灵。爱读他的文章,是他对于故乡真实的描述、痛心地体会。
散文《破湖》是作者的理性之作,由眼前的冬景诱发作者对另一个村庄的向往。“走一条不是路的路,从湖中间穿过,本身就给人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于是,就有了去湖对岸看 “满塘荷叶荷花尽显妩媚”的渴望。作者在此时没有着笔写湖对岸的景色,而是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触,和内心的迷茫。“老陈读不了高中,他选择了放弃。”若老陈不被推荐到工农兵大学,而是参与当时开启的高考闸门,兴许老陈的命运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生活的路就这样在阴差阳错中岔开”。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寻求的是什么,但我的确又在四周环顾。”借酒消愁“酒成了我们共同的乐趣”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作者才是真实的原本的他。没有任何修饰,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奈、茫然同时又对前路充满渴望。“那把野火会适时地燃起,以摧枯拉朽之势腾挪出一片暂时的敞亮空间,让我们在其中小憩片刻,然后上路。”   
《牛货》是作者的隐喻之笔,通过一个叫牛货的孩子映出了当时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那个时代的农村大多数是没有文化,也没有思想的人,他们最大的富足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在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悲悯。对特定环境里农村人生活现状的悲悯。孩子越生越多,日子越过越难,一代一代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着实让人看着心酸。
《小镇镜像》“小镇是悬置在某处的一面镜子” “我时常想去和它打个照面但又迟疑地不敢靠近,”有一种兴奋,是一种享受。“小镇就是一张怀旧的温床。”小镇不仅仅是作者生活过的地方,更多的是他文章中所显露出的一种情怀,一种客观、理性、真实,一种对小镇的炽热感情。
如果《破湖》是理性之作的话,那么《谁还在照看老屋》就是作者的感性之作。《谁还在照看老屋》能够以情烘托,真实地描写那个时代特定背景下的历史,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把母亲善良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母亲像个忠实的仆役,以她的虔诚照看着老屋,守护着我们的安宁。”通过对母亲病痛的描述,映射出了当时农村贫穷、愚昧和无可奈何,“可怕的生存法则,消弥了愚昧的罪过。”在那样的特定环境,生命却要为生存法则让道,多么疼痛的文字,读到这里,让人不觉潸然泪下。
李诗德先生从不避讳自己是个乡下人。他从乡下出逃,终于跻身城市中,“我只是城市河流中漂浮着的一根草,一片残叶,在城市的表面游荡,沉不到底处。”做个城里人起初对于我们是有巨大诱惑的,然而,当我们整日在城市喧嚣的世界里忙忙碌碌,患得患失的时候才发觉,其实在大多数时间里,城市生活是茫然无措的,甚至可以说是支离破碎的。细细想来,忙来忙去竟找不到一件真正有价值的事,便感人生空落与无望,终究会觉得“我是城市里的,但城市不是我的”,这样的灵魂始终处于浮游沉睡状态,挣扎、痛苦、茫然,。做过城里人之后,故乡才是我们最想回归的地方。
在喧嚣的城市里,李诗德先生一直在寻求心灵的回归。多年来,他做过很多工作,每一项工作他都投入全部的热情。他还热衷于养花种草,“阳台下被移植过来的树木,欣欣向荣,有树就有鸟,鸟儿无心,叫声如往常那样欢快。”这样就使得他的生活充满情调。
人生难免会有许多取舍,放得下的、放不下的,最终都要放下,这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放下一切的物质诱惑,只追求纯粹的心灵自由,李诗德先生已经全然做到了这一点,甚至可以说他早就在心里埋下了这样一颗自由的种子,现实的责任只是囿住了他的躯体,而他的灵魂从来就是自由畅快的。
我深感庆幸的是,我也有着和李诗德先生一样天生快乐或说自愉自悦的性情。也许我们真正想要的,并非物质,而是心灵的富足,我所能理解的幸福,应该就是心灵得以充实吧。
让我们再回到李诗德先生的散文《破湖》上来吧,“我总以为,有时候坚守是一种壮举,有时放弃也不失为一种美丽。“在这个金钱至上,精神逐渐迷失的时代,能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确实很难。而李诗德先生他做到了,并且还乐在其中。他在经济和精神的相对独立上寻求个人内心的圆满与充足。他善待别人,包容生活。其实包容生活很难,它需要的是一颗乐观又宽宏的心灵。
放下一切的物质诱惑,心灵便有了归宿。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关注家乡发展 + 10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下面请乡长为大家做指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