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27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 2013-4-8 11: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是文明有序的符号系统。社会各行各业的文化也就有其专属的文化的特征。也因此文化又可以理解成文明,具有文明的特征。文明和野蛮,截然对立地具有DNA的双螺旋结构,这种带有遗传指令的结构存在于个体和社会中,它们秩序地又变化转换地增长复制,生生不息。
西方人最初的文化,文字意义比较容易理解,说文化主要意思是指人类创造的东西。文化,从汉字组成及本义来理解也不难,文,错画也;化,教行也。汉语中的文化,是动态的人和人的行为。五代的《化书》是综合古代思想和理论的,私意认为这种综合对“化”的理解极有帮助。
文化的概念太复杂,对个体而言,简单说文化就是受教育程度。可现实中又存在其他实际问题,各行各业的所谓文化是无法在同一平台交流的。如理工科专业的课程和学理工人从事的社会工作看,受教育程度并不少于文科相关的专业,可也常常只能自诩为文化人。和文化赋予的《六经》内涵中的符号系统融合困难,是不言而喻的。文化不能将其排除在外吧。
从这个意义上,再来看自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和大学理工专业,现代教育简单地将二者分开对立,社会因而形成二元的文化现实状态。大学理工专业和管理专业的人因学,应是最接近文化汉语本义的学科,体现在职业的管理体系中。文科专业则十分幸运,从传统文化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中受益更多。不知这种分科基于怎样一种文化,又是什么力量将各行各业的文化如何有机地融合成一团。还有许多手工业者和普通人,个人有个癖好,喜欢看那些师傅们做事,对身边的劳动者总心存敬意。他们身上的文化元素,是最朴实的,社会是广泛尊重的。
试着猜想,融合社会文化的东东,一定是古代的圣贤达人。圣贤的语言,也是他们自己有脚的行走,后学是受益匪浅。只不过分门别类地称为诸子百家,就无趣得可笑的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