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贵宾
   
- 积分
- 147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前面帖中有人说大冶是资源大县,率先崛起是因为吃的资源饭,其实不然,首先资源是国家所有,其次那些曾经诞生在大冶的资源大企业都早已划归黄石,因此除了有就近务工之便外,生来就守着这些资源的大冶人绝大部分却并没有受到什么惠泽,所以长期以来大冶一直是个农业县,而就在旁边曾经是这一地区的全国工业明星城市的黄石曾经是大冶的靠山和希望,但是在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大潮以后,众多的国企和集体企业倒,停,转,大量需要安置的失业下岗工人,导致了黄石长期的萎靡不振,到现在为止,恐怕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大冶的崛起却恰恰发生在这种大背景下,在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资源和政策照顾下,大冶人民靠着勤劳的双手、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才争取到今天这难得的发展空间。
我的祖辈世代生活在大冶的乡镇,一直以来大冶的崛起都曾经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可望但不可及的目标,曾经只是个笑话,看到如今大冶的变化,身为其中的一员我真的很高兴、也为之自豪。
欣慰之余,回想起来我不禁要问,泱泱我荆楚大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我大冶偏居一隅,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政策资源都不是最佳,为何却能迅速崛起先拔头筹?
相信这也是很多关注湖北,关注家乡的东湖网友共同的困惑。在经过仔细分析之后,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写下来和网友探讨一下。
放之全国,无论是大冶还是底下各镇,其实综合实力并不突出,特色也并不是十分鲜明,大冶之所以率先崛起,究起根本,不外乎几个方面原因: 其一,历史的造化。众所周知,大冶是古青铜冶炼之都,并且是近代工业起源之地,因此大冶人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融入现代商业文明,对于发展的认识和渴望更迫切,此外大冶由于是传统的工矿业地区,农业也不发达,所以大冶人要生存就得更加坚韧不拔、勤爬苦干。客观上,这种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求变欲望成为城市发展革新的原动力。大冶有很多人很早就开始做生意(这一点比沿海不差),而大部分大冶人有比较重的故土情结,当中很多人一直都留在乡镇,繁荣了乡镇,这是镇域经济繁荣的基础;其二,找准了方向。就是工业立市。当代中国,特别是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各省各地经济社会突飞猛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你不进则退,慢进同样是退,谁形成了比较优势,谁就能占得先机,步步领先。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看上去我们已经全方位落后,但其实说到底也就是经济差距,而经济说到底也就是产业,困难和差距摆在那里,但人是活的,要迎头赶上弯道超车,首先还得学习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理清了思路,剩下就是踏踏实实补齐短板,从构筑产业链的角度,发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地去规划和布局各级的工业园区,镇域县域齐开花,筑好了巢鸟儿自然就来了,从目前来看,大冶的领导班子这几年就是这么做的,收到的成效是显著的;其三,把握住了机遇,这几年大冶政府抓住了这轮全国产业大转移这个大形势,大力招商,对招商有功之人大力嘉奖,各级招商部门上下奔走,引来了很多企业,这些新兴的产业园区在充实和壮大的同时,大冶自身的影响力和地位也增强了,而正是因为把握住了机遇没有耽搁,所以就有了今天大冶闯入百强的结果。
展望:如今陈贵镇号称做湖北的新塘,保安镇的深圳电子产业园,还地桥镇的金桥产业园都初具规模,金牛镇也在做古镇旅游整体规划,而前两年划入黄石黄金山国家级开发区代管的汪仁和四棵两镇包括大箕铺镇未来都会是现代化的产业新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黄石和大冶融城,开发大冶湖沿岸的最直接受益地区。
未来十年是黄金的十年,随着国家对内河航运,对长江黄金水道的重新重视和激活,随着国家高铁、高速交通网络的建成,随着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平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中部地区作为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地,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而所有的这些外部环境的利好,将更加促进整个大冶地区的发力,良好的镇域经济就如同众星捧月,和县域,市域的互补和互动一旦形成,将会为大冶在全国的百强之争中奋勇争先打下坚实基础,也将直接支撑黄石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寄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自身队伍建设。如今大冶的发展框架已经拉开,但是思想还不够解放,步子迈得还不够大。进入县域百强之后,要具有更加战略的眼光,拿出更大的气魄,更高的目标和决心,不仅要学习和参考别人现成的发展模式,更要突出大冶的特色,打造出大冶的气势。我深知这不容易,然而历史已经把大冶推到了这个十字路口,每往前进一步都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要个人作出牺牲,但是正是因为不畏困难,不怕风险,不小富即安,务实求变才有了今天大冶的成就,我们以前就是这么做的,这几个字也可以说就是新时代的大冶精神!
我们都知道做庸官比好官容易,但是只有心系一方,有追求有使命感的官员才能被百姓拥戴,才能不辜负百姓给予的这份权利,才能做历史的英雄。要做英雄,不能做罪人。
只有继续坚定信念,用新时代的大冶精神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只有统一了认识,形成了合力,才能事半功倍。
另一方面,要坚定方向,一以贯之去执行,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比资源、比政策,大冶只是一个县级市,也没有更好的政策支持,而且政策和资源都是一时的,真正让企业扎根下来做大做强的是产业和产业链,是政府的服务配套和发展实业的决心。
所以未来一定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市这个方向不动摇,坚持个十年、二十年,要珍惜人才,重用人才,让懂经济的人去搞经济,更好的盘活资源,更好的解放生产力。新一轮发展的春天必定又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回到主帖,其实大冶闯进百强是情理之中的事,出此帖只是为了说明镇域经济的重要性,过去我们只抓城市,很忽视县域,更别说乡镇,但是现实告诉我们,那些发达地区恰恰都是镇域经济强大的地区。湖北之所以不算发达地区不是因为城市不行(我这仅从观感出发,阳新、咸宁传统上算落后地区,但其实城区也不差,只是面积不大,人气也不旺),而是因为城市化率或者说城镇化率太低,事实告诉我们,只抓城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一个城市发展得好还是不好的原则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人民有没有得到实惠。
原帖:http://bbs.cnhubei.com/thread-2820210-8-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