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饥饿的武汉》之《老农的诗》
61年的冬天,大哥从乡下来,在武汉待了一天,当夜就赶回黄冈乡下去了。大哥一生务农,到过最远的地方大概就是武汉了,这次来武汉只有一天,但当时的一个小小的情节却令我终生难忘。
那天傍晚我给大哥买了一钵了米饭,叫他吃了后再坐船回家,因为从团风下船后还有几十里地要走,不吃点东西也是不行的。大哥看了看,没有吃。从自己的身上拿出一条随身带的毛巾,慢慢地把毛巾摊开在桌子上面,非常小心地把一钵子饭都倒在毛巾里,仔细地把散落在地上的一粒饭粒也拣进毛巾,又倒了一些开水把饭钵子洗了洗、慢慢地喝了。用毛巾把饭包好后小心地放进一个小包里要走了。我说吃了再走吧,大哥说:“可怜儿女受饥寒啦!”大哥又说:“一米度三关啊,有这一钵子米饭,再挖些术皮野菜可以过好几天呢!”
大哥读过两年书,尤其是爱看书,生活再苦再累但只要是能看得到的文字他都要抽时间看一看,有时也写诗。大哥的诗真实地记录了生活的艰难,读来令人心里别有一番异样的滋味,摘取几首作为文尾。 今天的生活好了,没事的时候看看过去的事或许对我们的生活态度也是有一点好处的,是愿。
一,大雪损苗(1953春)
鹅羽纷纷飘、遍地琼瑶、堪嗟五月苦勤劳、不意今朝抛却了、心似水浇。
雪雨竟连天、愁锁眉前、一息残喘命难延、满怀衷苦凭谁诉、忆起心酸。
二,抗洪抢险(1954夏)
灾临仲夏、鸟兔潜踪、天地山川改容。
水族兴波、舟翻堤覆、龙蛇共舞。
最堪怜、农民疾苦!
风餐露宿无休、难忘甲午。
三,久旱不雨(1956)
玉兔横空、凉风初起、展开眉月半轮、
闷坐凉床、满怀心事、向谁堪语?
最愁杀、困人炎暑。
旦旦阳光普照,何时得雨?
四,遇灾有感(1959)
银河织女停梭坐、月里嫦娥睡不着。
不是天空不自在、怜念人间苦难多。
五,节约度荒(1960)
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
一餐改作两餐用、三日须分五日粮
有客只宜添水火、无钱何须问羹汤
莫嫌淡泊无滋味、厉行节约度灾荒
六,缺粮歌(1961)
生产落后日值廉、出勤反而夜继天
原粮平均三百六、食油八两棉百钱
桃花人面成金面、铁骨钢筋软如棉
妻残子幼工分少、岁终结算缺八元
一条鲜鱼兑了现、债台难筑釜空悬
儿女单衣犹戏彩、强藏眉锁展欢颜
舒毫研墨思潮乱、聊寄愁怀向素笺。
后记:
四十多年后的现在,2005年友人非要我到广州小住,前后两年也住了个七八个月的时间,对广东人的吃有了一些认识。广东人常自豪地说“吃在广州”,这话倒也不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已经解决了吃饭穿衣的问题,每个地方餐馆酒楼多的是,每天进出餐馆的人也不知有多少。人们变着花样吃,动着心思吃出新花样,但要比较起来哪还是广东人爱吃些!
平时早上要喝早茶,配几样精致的点心。中午到餐馆一坐、吃午茶,叫几个“伙伴”谈谈生意,晚上到酒楼一围喝酒。 这吃的东西真正是五花八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知名的不知名的、只要你想得到的统吃。直吃得医院里每天人满为患!
我不知广州的人是如何能赚那么多的钱?一餐饭下来三两个人都要花上千元人民币!酒是茅台、五粮液、法国干红、、、、、、一瓶酒都是好几百元钱。有一回随朋友赴邀,五个人吃完结账时花费一万元,我的天啊,这是我一年的退休工资啊!花了这么多的钱,细细地回想起来好象也没有吃个什么好东西,就是常听人们说的鲍鱼也只不过就那么个味。服务是周到的,五个人吃饭,有八个人围着你转,吃完了马上有嗽口水,递上消毒的香毛巾、、、、、、
这么个大国吃的问题目前看来基本上是解决了,但还是有极少的人在为一日三餐努力,以后的日子我们还会碰上天灾而没有吃的吗?饥饿的记忆难以忘怀,谨以此文为记。
2008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