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直言,改革的难度和阻力加大,改革领导力减弱,怕冒风险和畏难情绪削弱改革驱动力,甚至出现了打着改革旗号的“假改革”,这背后却是政府自身利益的不断固化。“政府的定位没有摆正,即便是一些立法,也是以对口部门来牵头,就变成了部门利益的强化。本来是改革要取消部门利益,结果在一些领域是通过立法强化了部门利益。”(04月10日荆楚网-楚天金报)。 高尚全会长的这番话,相信许多人笔者和一样,都有强烈的共鸣!现在的中国有许多的所谓改革,其实都是以改革之名推出的伤民之举,进行的谋私之实。这些改革不是真的为了改革,真的为了发展,真的为了国家的兴旺,真的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是象一名歇后语说的那样:叫花子烤火——各人往各人怀里扒,都是为了自己的部门、自己的地方、自己的团体、甚至自己个人的利益打着改革的旗号而已。这种 “假改革”的危害很大、影响很坏,它败坏了改革的名声,损害了政府的声誉,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伤害的是百姓民心! 所谓改革,应该是指改变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旧制度、旧事物。对不能适应社会前进、不符合公众期待、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使之更加合理完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而不只是一个口号,一种道具、一个幌子。更不是为了给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少数团体或是个别人谋利益而盖上的一块遮羞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成了中国传得最时髦、流行最广泛、喊得最持久、叫得最响亮、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号。什么事情都要贴上改革的标签,什么行为都要罩上改革的光环。好象一贴上改革的标签就身价百倍,一粘上改革的名义就所向无敌。因此,一些官员是言必说改革,行必扯改革。机构分是改革,合也是改革;撤是改革,升也是改革;干部减是改革,增也是改革;人员加是改革,裁也是改革;保护耕地是改革,拆房卖地也是改革;赶农民上楼是改革,为富人建别墅也是改革;拆毁文物古迹是改革,造假文物、假古董也是改革;涨价是改革者,降价也是改革;配备公车是改革,发高额车贴也是改革;不要底线、无限优惠招商引资是改革,设置壁垒、打死狗子再要价还是改革。更有甚者,有些人给自己谋福利、给亲友以好处,无视国家政策巧取豪夺农民土地,蔑视国家法律肆意欺凌百姓,也要套上改革的幌子,贴上改革的标签。 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某些官员那里,改革已经成了一个框,只要有利于自己、有利于自己部门、团体的事情都往里面装。是无举动不改革,无政策不改革。这种“假改革”是对改革的污名化,是让改革臭大街。但这些为了一个地方,一个团体、一个部门利益的所谓改革还会得到一些人的喝彩,其推行者还会得到一些人的追捧。原因是这样的“假改革”带给部门、团体、地方、个人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假改革”,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蔓延开来,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真改革、正在实施的中国梦,都是一个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鉴别“假改革”?怎样衡量真改革?标准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看那个改革是不是真正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是真正有利于广大人民,是不是真正有利于国家兴旺?否则就是“假改革”,应该坚决清除、彻底杜绝!最好还要让“假改革”者偷鸡不着蚀把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