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94
上尉
  
- 积分
- 4055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
本帖最后由 胡一杨 于 2013-4-12 08:04 编辑
邵吉云 胡一杨 /文 简白 等/摄
不经意间,春的脚步渐渐走近了农历“三月三”,得知襄阳真武山有道家主持的“三月三”朝拜活动,黄家湾风景区也在“三月三”举办庙会,便想写一段文字。
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日”。古代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是古人出门踏青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到野外相会,表达爱意的日子,汉代定为节日。
然而,地处华夏腹地的荆楚之地,一直领汉文化主流,对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的渊源则有着更为详细的另一个记载。荆楚江汉之人为纪念周昭王姬瑖及其二女而设立了“上巳日”。又因汉江女神在西至陕西嶓冢山,东至汉口长达1530多公里的汉江流域,仅在周朝时在万山以西的“解佩渚”与郑交甫邂逅相遇时出现过,故襄阳万山又成了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具体发源地之一,为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祭祀文化、习俗文化作出了贡献。
襄阳地处中华腹地,汉水中游,文化昌明,自古以来官民过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早已相当繁盛。早在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时任礼部尚书、襄州大都督的李夷简,就于上巳日在“光风亭”(已毁,具体位置待考)举行禊饮宴会,与民同乐。时任襄州司功参军的中唐诗人刘言史曾赋诗两首助兴,一首是《上巳日陪李尚书宴光风亭》,诗曰:“碧池萍嫩柳垂波,绮席丝镛舞翠娥;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上巳日禊饮宴会在绿水碧池、浮萍荡漾、嫩柳垂波的光风亭上举行,和宴席丰盛、丝镛轻弹、翠娥曼舞的盛大场面;后两句将此宴会与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上巳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许询等41人在兰亭(今浙江绍兴市城南)修禊宴饮相比,并说晋穆帝永和九年上巳日王羲之的那次兰亭宴集,比不上唐宪宗元和七年李尚书的这次上巳日襄阳光风亭集会。
真武山的影响力遍及山陕豫鄂等地,一直有到武当山朝拜必先登真武的传统。每到三月三将临之时,这些地方虔诚的信徒必步行数百里来到真武朝拜,祈求风调雨顺,国富民强,家庭和睦,健康长寿。以前夜抢得烧头香为头彩。近几年的“三月三”当天,前往真武山朝拜群众有万人之众。
如果说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宪宗元和七年,襄州刺史李夷简率襄阳官民在光风亭举办了那场比王羲之汉阴兰亭禊集盛会还要空前的话,今年“三月三”黄家湾景区在“三星殿”举办的庙会和相亲会,可谓承袭了襄阳乃至荆楚“三月三”上巳日集会的文化传统。最具魅力的是今年襄阳上巳日集会地点在黄家湾景区“三星殿”,作为一个庙宇,它坐北面南,背倚青山,位于“麒麟谷”以北的半山腰际,加之三星殿下有“二十四孝园”,且黄家湾为诸葛亮岳父黄承彦故里,而黄承彦信奉的就是“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道教理念,因而极具举办上巳日赶庙会、敬祖拜佛的文化元素和底蕴。
“三星殿”,我是去过的。怀着敬仰敬重之情,踏进殿内,便见仙风道骨、鹤发童颜、慈祥和蔼的福、禄、寿三星高高地一起亮相于殿宇正中。福星手捧金元宝端座居中,日日为苍生百姓赐福送财;禄星手托一仙童居左,日日为年轻夫妇热忱送子,并点化敬香夫妇的子女金榜题名;寿星手托寿桃,拄着拐杖居右,日日向虔诚庶民神赐无虞安康,寿比南山。福禄寿三星系道教创造的神职星官,它起源于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寓民间的“三星高照”之意,分别赋予了他们非凡的神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自古以来成为华夏大地上最受民众欢迎的吉祥星官组合。
作为庙会地点和农历三月初三上巳日内涵的应有之义,“三星殿”以西有碧波荡漾的“阿丑湖”,为禊集活动提供了自然天成的场所和水体环境。当广大游客跻身庙会、拜谒“三星”、虔诚祈福后,感其恩德,可乘兴到阿丑湖,以仿学古人“官民百姓皆禊于东流之上,洗濯祓除去病垢”,进而自由于曲觞流杯、宴饮游乐、泛舟绿波、情侣相亲、踏青赏花等活动,将演绎为更加多彩多姿的文化盛景。
其实,不管是真武山或黄家湾等地,百姓家庭大多已步入小康生活行列,烧香祈福只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罢了。
缅古思今,幽情骤起;楚风古韵,怦然心动,一幅上巳日的灵动画面早已卓然飘渺于脑际,令人心旌摇荡。似此,吾定当于斯时亲临,着实去禊集风雅一番,融入万千民众的欢乐海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