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2
版主
   
- 积分
- 7035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3-4-14 08: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三月菜花黄,记者来到农业部“双低”油菜(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品种)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点——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采访。“这个示范片面积686余公顷,种植品种为阳光2009,去年每公顷产量接近13.3余公斤,连续10年增产。”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中,大金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宋红志向记者介绍道。 据悉,自2003年武穴市被列为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开发标准化示范区,武穴油菜产业就进入了标准化时代,开始转型发展。“全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武穴”,业内这一流行说法凸显了武穴油菜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和分量。
标准效应:
从“双低”到“双高”
早在20世纪70年代,武穴就以水田三熟制油菜著称,在全国被誉为“油菜之乡”。长期以来,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双低”油菜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扶持。自2003年武穴市被列为国家“双低”油菜生产开发标准化示范区以来,武穴油菜产业步入了“双低”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的良性发展阶段,实现了质和量的新跨越。
连续10年,武穴市“双低”油菜种子按照“农业定向、政府采购、统一供种、免费发放”的原则实现了全市免费统一供种。市政府与示范区的乡镇村户签订责任状,构建以镇农技站为依托、村农技员为支撑的标准化技术服务体系。
当地质监部门围绕“双低”油菜的种植推广,集中力量制定出育苗、栽培、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专用复混肥料5项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配套,建立了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标准体系。并实施“标准知识入户工程”,在1万公顷“双低”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划分了10个核心示范片,每个示范片确定100个示范户,做到一镇一个示范村,一村一个示范户。广大农民按照优良品种、栽培技术、防虫治病、订单收购的“四统一”标准进行油菜生产,学习运用适时播种、培育壮苗、连片种植、五肥垫底、增施硼肥、综合防病、免耕栽培、谷林套播等种植技术。目前,技术标准入户率已达80%以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面积逐年扩大到两万公顷,占全市油菜种植总面积的83%以上。
经过标准化培训和示范引导,武穴市“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区的供种率、优质率、订单率都达到100%,平均单产由原来140公斤提高到180公斤,超过国家制定的平均单产160公斤的考核指标。一项项惠农技术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大幅增加,提高了农民种植“双低”油菜的积极性。自2003年以来,该市油菜通过标准化生产种植、优质优价收购加工,平均每年实现增收3000多万元,农民累计增收两亿元,总产6.5万吨,产值近3亿元。2012年,该市“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3万公顷。总产达7.12万吨,较2011年6.5万吨净增6200吨,实现了“双低”油菜连续10年增产丰收。标准化效应推动武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武穴市被列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开发项目示范区、国家油料商品生产基地县市,打造了“全国油菜之乡”、“全省油菜大县”的城市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