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631|回复: 5

通城药姑山瑶族发源地采风探秘

[复制链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43

主题

255

帖子

4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3-4-16 11: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瑶族,我国一个古老而命途多舛的山地民族,没有文字,通过言传身教、口耳相承,瑶族的历史和文化得以留传。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瑶民像候鸟一样不断地迁徙,在南方的山地里寻找适合他们的领地,被史学界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2001年10月8日,中国(广西)瑶学会发布的《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说:“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中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学研究者都在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下落”;“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深入调查,科学论证,认定龙窖山(药姑山)无论是从有关史籍的记载内容,还是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地名与遗俗,以及大量的瑶族先民的遗址等方面来看,都与瑶族文献《千家峒歌》和民间千家峒传说相吻合”;“确认龙窖山(药姑山)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现留存的《吴氏族谱》记载:宋宁宗年间,千户长吴六公进山护瑶。亦可证明瑶民祖居药姑山。
    2002年4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国家《瑶族通史》编委会主任奉恒高领队来到药姑山考察,确认临湘市的龙源乡部分村寨和通城县大坪乡大风塝属于瑶寨故址,并认定为古瑶寨千家峒的组成部分。
    作为通城大坪人,今天有幸参加了《武汉都市圈》杂志驻咸宁记者站,大坪政府组织的药姑山瑶族发源地“千家峒” 采风活动,本人也是第一次亲密接触,亲眼所见药姑山瑶族发源地“千家峒” 古迹。



AMBA0150.jpg

AMBA0144.jpg



AMBA0074.jpg
AMBA0368.jpg
AMBA0168.jpg


通城义工欢迎您;744983445,158728613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43

主题

255

帖子

4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3-4-16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瑶族先民生活的痕迹:用条石砌就的梯田;在山脊蜿蜒伸展的寨墙墙基;在山腰、山坡、山沟都随处可见的一排排山寨、石屋、石庙、石洞、石桥、石墓遗址;散落的石门、石缸、石磨和陶瓷等生活用品。


AMBA0238.jpg

AMBA0236.jpg
AMBA0232.jpg
AMBA0228.jpg
AMBA0209.jpg
AMBA0204.jpg
AMBA0276.jpg

通城义工欢迎您;744983445,158728613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
精华
0

43

主题

255

帖子

4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IP属地:广西南宁市

 楼主| 发表于 广西南宁市 2013-4-16 11: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风塝这是一个完全由片石垒起来的山寨,四周皆是高俊的山崖,寨口不及丈宽,且用巨石砌起石堪,将山寨与外隔断。整个寨子呈梯级分布,大房套小房,据说这就是瑶族先民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在离寨不到两百米的一处山崖边,还遗存着瑶族先民祭祀的场所,祭祀的神台久历风雨而不蚀,狗头虎爪的雕刻栩栩如生。


AMBA0364.jpg

AMBA0362.jpg
AMBA0351.jpg
AMBA0349.jpg
AMBA0347.jpg
AMBA0344.jpg
AMBA0343.jpg
AMBA0341.jpg
AMBA0333.jpg
AMBA0313.jpg
AMBA0311.jpg
AMBA0306.jpg
AMBA0299.jpg
AMBA0286.jpg

通城义工欢迎您;744983445,158728613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0

43

主题

255

帖子

4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3-5-7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相聚药姑山--摘樱桃、金银花、拍瑶族古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3

主题

255

帖子

4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6-10 10: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姑山,古名龙窑山,山高林密,石奇涧深,环境优美,总面积10万余亩,跨越湖南临湘和湖北通城、崇阳、赤壁四县市境,系李时珍采药的“江南药库”,明代以前,瑶民在此居住长达千余年之久。同时,药姑山区在大革命时期是中共湘鄂边中心县委和县苏维埃所在地,留有红军医院、“割耳坡”等遗迹。
  1982年,武汉大学和咸宁博物馆组织教授专家在通城一侧的药姑山联合发掘瑶家陵文化遗址。
  1983年,第3期《江汉考古》杂志在国内外首次独家披露瑶家陵文化,引起考古界的震动。
  2000年12月,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有志会同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赵延光莅临药姑山区临湘市龙源乡和通城县大坪乡实地考察了瑶族历史文化。
  200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瑶族通史》编委会主任奉恒高(瑶族)亲自深入临湘、通城两县接壤的龙窖源和大风磅严密考证。
  2001年9月,中国瑶学会召开专家论证会议,确认“龙窖山能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
  2001年10月,中国瑶学会发出的《龙窖山千家峒认定意见书》,确认龙窖山(药姑山)是瑶族先民的发源地。
  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药姑山为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通城县虽系龙窖山所跨湘鄂两省四县市之一,但在诸县中,是距龙窖山最近的一个,仅30里,临湘、崇阳、赤壁县城分别距龙窖山120里、70里、70里,湘、桂瑶学会考证的通城县大坪乡大风磅瑶民古墓,就是内冲村8组村民胡金花家自远祖至今仍在祭拜的祖坟。除1982年武汉大学发掘时获取的各种石器和鼎、盘、碗、罐等300多件具有5000年历史的新石器文物外,通城县博物馆还有在通城县大坪乡的窖竹场、刘家场、三仙坦、桂竹源等屋场收集到100多种银佩饰、脚箍、银牙件等瑶族特色文化。
  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由于历史原因离开了药姑山区,如今两三百万瑶胞繁衍在海内外。对瑶文化的挖掘,湖北省早兄弟省份近20年。近年,通城也在药姑山修复白云寺、新建白云山庄,但毕竟财力有限,旅游开发还需要上级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建议:
  一是将药姑山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专家进一步考证和发掘;
  二是将药姑山列为市级重点旅游开发项目,以瑶文化和药姑山区的生态文化、红色文化为结合点,让通城这个打响秋收起义暴动第一枪、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的革命老区更加魅力四射。
  三是将药姑山风景区对接市旅游公路。目前,随着“两高一铁”过境通城,杭瑞高速出口离药姑山仅10公里,药姑山的可通达性大大改善,对接杭瑞高速和市旅游公路已迫在眉睫。
通城义工欢迎您;744983445,1587286136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8

主题

112

帖子

551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5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3-6-15 19: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我的故乡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