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峰上小鸟 于 2013-4-17 08:02 编辑
人类的生活圈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群性的。小时候得到的是亲人的呵护,之后进入了社会,面对的便是形形色色的群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问,里面还有许多奥秘。 与亲人相处一般不需要防备之心,或者说相对要轻松一些,而与他人相处就得谨慎一点,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都是经验之谈。 亲人就是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所谓直接血缘关系就是父子、外甥所传承的这条线,间接的是指妻子娘家的亲人传承的这条线。亲人之间的情感是特殊的,所谓血浓于水就是指的这种关系。那么,亲情就是维系亲人之间关系的连接纽带,而且维系这种关系就是一种无偿的、义务性的,所有付出的初衷都建立在不图回报的基础之上,这样的亲情关系才算正常,也是牢不可破的。 一般来说,亲情网络越宠大越复杂,就说明这个群体越显赫,其能量就大。反之简单就势孤,当然有的也许是身处于一个宠大亲情群体之中,但由于不会处理亲情关系,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甚至鲁莽地责怪亲人,把自己孤立起来后势单的,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大有人在。试想一个势孤之人生存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寂寞啊! 亲情图谱宠大的家族肯定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在当前这个靠人情关系而生存的社会,办事就容易多了。因为家族大,成员必定众多,那么这众者的触角定会横向地幅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再由于这众人之中必定有一定比例的优秀人才纵向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的会担任着要职或者任职于要害部门,所以,身处于这样一个家族之中的成员,只要处理好了亲情关系,必定有通天入地之能耐。 正因为人们都看准了这一点,于是关系学便成为了当下社会最时尚的文化符号、最顶级的能力体现,大家都在尽最大努力广泛地编织着关系网,以添加情感连接点,关系学已挤身于各种学问之首。不管你是一个文盲,还是一个傻冒,或者是一个满身污点的下三滥,只要你会交际,懂得关系学,便马上会成为一个腰缠万贯、人上人的高富帅,这种现象在当下不胜枚举,它已经成为社会底层人们进入上流社会的捷径。于是乎,众人便纷纷挤身于这个行当,跟进者大行其道,有的人由于自身缺少这方面的天赋,便发明了一种借梯上楼的方法,简称为借力。 借力就是跟精通关系学的人交朋友,使其为自己服务。会借力也是一种变通的好方法,这种方法更简便,操作起来更轻松,这是社会功能调节的结果。因为凡是社交能力强的人,统统喜欢广交朋友,只要有人投其所好,那么,与之结交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凡是社交能力强的人,他有优点也是需要别人肯定的,他的强项也需要派上用场,既然有送上门的生意,那肯定是一件巴不得的事情,所以现在的企业、部门都在使尽浑身的解数,广纳具有这方面功能的人士,为自己所用。有的人说,一个单位如果有一个精通关系学、会与外界打交道的人士,他所取的作用可能胜过其他所有人努力的总和。 通过关系换取实惠给众多的投机分子带来好处,这已不是什么秘密,随着人们的变通开发之后,其门径也愈来愈多。向上就是有共性的一条,大家一齐将眼晴向上看,将手向上伸,千方百计地争取上面的资金,绞尽脑汁地争取提拔,他们总结的经验是:用你的牛触你的人,舍出孩子套住狼,吃小亏占大便宜,真是五花八门。 打通关节的最佳方案是运用亲情关系,时下,如果有人飞腾黄达了,众人都会联想到这人一定是有背景、有后台。于是没有亲情关系的,就去复制,发明创造出了校友情、战友情、同乡情,姓氏情,甚至病友情、牢狱情等等,一切都启用到了,就是没有这些经历的还可以主动去结交朋友。 如果能结交几个真心朋友当然是最好的补充,这方面中国的古人做得很出色,三国时期刘备的桃园三结义就是一个典型,还有三侠五义,梁山寨的一百单八将,异姓兄弟朋友胜过了亲人,这一直被后人广泛推崇和模仿,朋友多时路好走,照样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成就自己的事业。 出于个性,也有一些人明知有这样一条通天的捷径,就是不愿意去行动,他们认为善于社交之人也很下贱,与上面的人打交道,有时就像是一条狗,我曾看过一篇古文,里面描写行贿之人的窘状真是入木三分,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最神圣的,宁可放弃也不要违背心愿而为之。朱自清就曾经说过: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这也是做人的另一种境界和哲学。 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还是要学习一点关系学的相关知识,这无论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还是给自己和亲人的生存空间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还是有许多好处的。当然,在实践中该如何去应用,把握住一个什么样的法度,就靠自己活学活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