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26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3-4-18 02:45 编辑
文学批评:刘醒龙赞美;天行者批判
前记:
新话语,新做派,新批判。横直不要稿费,思路打开,真话说完,批不批判,我立马下机睡觉。
老思想,老套路,也做新批判。“自觉者觉人,自达者达人,自立者立人”。我问《天行者》的主人翁自觉、自达、自立了吗?要是没有,那能觉人,能达人,能立人吗?那是日哄人,日哄教育、日哄孩子了?
——《天行者》里没有天行者!
一、汪金权是个注脚
怎么说,汪金权也是湖北最好的师范出身。他是读华师大的。
怎么说,他也是教师里混得算行的,供职市县高级中学呢。应该说很好吧,很超乎同类吧。
他家如何——是妻子患病,心结不解;是自己窝囊,拿学生做朋友;是经济不济,要同学帮助了……自觉如何?自立如何?自达如何?该说不怎么。
到拿他做做代表、拿他做样本、拿他做“大别山师魂”,他是人抬而举,人达而达,人立而立;可一天下教书匠被日哄了。他还“天行者”吗?他是做皮影,日哄天下了。
二、“一个也不能少”其实是个个都能少
我说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其实是个个都能少。为什么,他汪金权是读华师大了,做教书匠了不起,可那个教字教书的孩子,有了不起的吗?
这样的孩子做老师怎么解读:作为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许是真的;作为“教师”她够格吗她不能少吗她能会书教书能做人教人能“自觉者觉人,自达者达人,自立者立人”吗?不能,也即她是能少的是填缝的,不是不能少的。(其实60多年的学校都是不要会书的要听话的。)
这样伟大的导师张艺谋和轰然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在证明什么?在证明老谋子在拿一个孩子魏敏芝忽悠教师忽悠学校忽悠教育了。
三、我们只要魏敏芝,只要张艺谋
我说我们只要魏敏芝只要张艺谋,不要斯皮尔伯格。
我是拿奥运金开幕式的两个大师说话了:张艺谋最会体悟圣意,表达主题,官意就是己意,是主打总导演,当然包括艺术,包括音乐设计的最好人选了。斯皮尔伯格什么东西,无非名导是不是盛名是不是玩转奥斯卡是不是,竟然为人道为人命为苏丹的少数派部族死几个人,叫板我们伟大的的也是全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他什么东西。
斯皮尔伯格不要他,还俏皮!美国人滚回美国去!
……所以,回到良知说话,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教育,只要奴才、丫头、歌伎;没有“天行者”。
结语:
我想这些道理,刘醒龙都懂,所以我赞美刘醒龙。
至于“天行者”不?那一定是没有了?没有了天行者的“天行者”,我是批判了。
(多余的话是鲁迅是一个批判主义者。做评的大师被评的大作总要一点鲁迅味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