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兴起给文学创作、文学传播打开了另一扇广阔的窗口,特别是在让文学走向市场,把精神变成物质、把作品变成金钱方面网络是一个非常方便、非常快捷的转换途径。有些网络作家真是一夜成名,快速致富!这种创作模式、市场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作家们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窗下无人问”的创作模式,也改变了很多传统作家“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状况。因而受到众多写手的追捧,很多人加入网络创作队伍,冀望通过网络创作“一举成名天下知”,不尽金钱滚滚来,然后过上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因此,网络文学是日渐火爆,作品更是海量涌现。这些网络作品中的确有一些精雕细刻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都非常强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一些胡编滥造,故事低谷、情节庸俗、语言粗俗,味同嚼蜡,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还有的网络作家开始的作品是用心之作,还能引人入胜。书籍也非常畅销,他们就来个乘胜前进,搞成一个系列,但是,接下来的作品就海阔天空,随意为之了,想到哪写到哪,记起什么就写什么,让人不知所云。更有的还是流水线作业,规格化写作,因此作品是一部不如一部,让人有虎头蛇尾之叹。 “著书都为稻梁谋。”现实社会上没有人能够远离尘世而生存,也没有人能够离开金钱而生活。特别是在目前的高房价、高物价面前,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多写作、多挣钱,让自己和家人能够生活得安逸些、滋润些,人们都能理解。而文人谋生的主要手段就是码字,希望用自己的创作来挣更多的钱,让自己的作品变成家人生活的保障,这很正常,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一生都是为生活、为还债而写作,这丝毫也没影响他的声誉,更没影响他作品的质量,恰恰相反,为还债而写作,让他的文思泉涌,作品不断,成为世界上最高产的作家之一。文学大师雨果这样称赞他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但是,文学创作毕竟不同于其他物质生产,它还承担着启导人、教化人、愉悦人的功能,它对人的精神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的作品对人心灵的营养、精神的哺育、心理的影响自然是大不相同的。这正如我们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一样,每种不同的食物对人身体的作用也是各不一样的,有的食品可以给身体补锌、补钙、补血、补气、养颜、美容,但有的除了能够裹腹之外,没有一点营养作用。还有的垃圾食品,不仅没营养作用,反而还对身体有害。因此,人们都是有营养的食品多吃,没营养的食品少吃,有害的食品不吃。 文学作品也是这样,那些给人们思想以启迪、给心灵以滋润、给精神以愉悦的作品,自然是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被人们广泛传播,而那些没有多少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的作品读者自然就会少得多。至于那些贻害读者、贻害社会的糟粕文学、垃圾作品,人们肯定会弃如敝履,离而远之。所以,欲想文学作品洛阳纸贵、后世流传,在进行文学创作时,还是应该有些社会责任感,还是多要考虑作品的质量,多考虑读者的感受。在动手写作时应该是:“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高产作家巴尔扎克尽管是为了还债而写作,以写得快、写得得而闻名,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深思熟虑、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果。而不是为了钱就粗制滥造。只有深思熟虑、呕心沥血,才会写出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好作品来,才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也才会有更好的经济利益。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就是仅仅写了惟一的作品《飘》就名扬天下并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有些作家,如果没有巴尔扎克的才情,就应该有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耐心,如果才情不够,又不愿意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用心写作,只想着金钱,幻想以一时的名声来拉洋片,实现赢者能吃,最终肯定会被读者唾弃、被市场淘汰的。因为那些“粗制滥造的”畅销书,是不可能够畅销多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