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深数树 于 2013-4-27 13:43 编辑
北京旅游观览归来,让我深切地感受了古都北京的大气壮观。那里值得我怀念的地方真得太多了,怀念故宫的金碧辉煌,更怀念天安门的雄伟庄严;怀念鸟巢及水立方的现代,更怀念八达岭长城的逶迤磅礴;但令我特别怀念得还属北京那些独具特色的小小的四合院。北京的四合院,那一座座原生态的老北京人的住宅,那极其普普通通的宅院,看上去并不起眼,可是,历史悠久着呢,说不定某一座四合院曾经住过元、明、清时代的高官权贵,而现在也许居住着:为新中国立过大功的开国元勋或者普普通通的北京老居民。你不妨仔细想想看,他们为啥放着高楼大厦不大愿意去住,却喜欢住在这极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用老北京人的话说,住北京的四合院达地气,用文人的话说,北京的四合院深邃、安谧、幽雅和温馨,因而住的安稳,住的踏实,住的舒心。
当你漫步在北京弯弯曲曲的小巷里,随意来到那极普通的某一座四合院,首先你会惊喜的感觉到,那朴实古朴的院落,给人的感觉好亲切,看上去真舒心。不是吗?你看四合院门口那古老的石鼓上,假如赶上学生放学后,定会坐着三两个欢快玩耍的小学生。当你走近他们,他们会‘笑问客从何处来?’他们会热情地问你找谁?还会蹦蹦跳跳的去为你报信、找人。北京四合院的正门一般朝南,不大,当你迈进四合院的石门坎,看里面各个朝向的房屋都住满人家,显得那样拥挤,简直有点像春运期间火车车厢里挤满旅客的感受。可是,正是大家拥挤地住在一起,彼此很贴近,所以很友爱,可以说相当团结。你想象一下,如果哪家煨排骨汤,那排骨汤香味定会满院子里飘绕、家家都可以闻到肉汤的香气,煨汤的主人也常会东家一碗、西家一碗送汤给左邻右舍的老人小孩品尝。哪家要是有点啥事,邻里间都会关心的问长问短,跑前跑后,帮忙给力。可以说,正是这不大的四合院把大家圈在一起,用时髦话说,关上院门,这四合院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简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一家人。
我有时想,四合院的邻里间,住的这么拥挤,住的这么近,难道不会发生摩擦?后来我了解后琢磨到,正是这四合院的环境,造就了北京人的性格:友爱,平和,热情,爽朗,闲逸。有一次我出差北京办事,有事去找家住北京的老同事,他家就住在北京极有名气的“大栅栏”,那一带巷子里四合院一个接着一个,全是清一色的灰墙青瓦,看上去错落起伏,一派京华特有景致。外表看似一样,可院内各有千秋,文化神韵也就各不相同。当我在热情的小孩引领下,来到同事家四合院门前,好客的邻居大伯早已迎出院门,那极其热情的好客邻居,好像是迎接他家的来客似的,那爽朗的笑声和客气的问候,到今天还仿佛在我耳边响起。邻居大伯笑嘻嘻的把我领到我的同事家,还没等我坐稳,同事的老母亲不管我一再表示已经吃过早餐,硬立马为我下厨做面,一会儿工夫,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炸酱面就端到我的手里,并亲切的叮嘱我趁热吃。那地道的北京炸酱面,果然名不虚传,细细的瘦肉丝加上北京独有的豆酱加葱花一起烹炸,浇在煮好的面条上,看飘浮着闪亮油花的面汤,闻着散发着炸酱的香味,色香味俱全,且不说是吃,光闻那香气就让人惬意。那天虽说是休息日,四合院里的邻里住户们都没闲着,庭院里向阳处坐着晒太阳的邻里,那天南地北聊天的嫂子们手里还麻利的织着毛衣,小伙子蹬在婆娑的石榴树下修理着自行车,而爱好花卉的老者、正专心孜孜地在院子的墙角摆弄着自己心爱的花卉,那时北京还不实兴养狗,但是我看到有只猫正闭着双眼卷卧在老者的脚旁,整个小院充满祥和,温馨,和谐。忽然天上略过一群翱翔蓝天的鸽子,鸽哨声声立马让小院又增添几多话题、几分欢声笑语。啊,好一副北京四合院的和谐图,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每每回想起来还怀念不已。
唉,花盆里的花卉假如没有地气,往往长的不够精神,这人呢?在那高楼大厦里生活的现代人,彼此忙于生计老死不相往来,哪儿有四合院里居住的人团结友爱、融融恰恰生活的恣意。可能这就是北京老人所说的达地气吧,啊,我怀念给我留下美好印象的北京的四合院,我真爱北京那古老又朴实的四合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