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桃花茶续写东坡品茗佳话(散文)
清明谷雨时节采茶忙,缕缕茶香惹人醉。看似平淡的湖北鄂州茶文化,却有鲜为人知的精彩一笔。这一笔就写在位于梁子湖区太和镇邱山村的汉子山巅,昨日,如来自世外桃园的一缕清逸茶香将记者吸引到了那片仅50亩的古老茶园。 过美丽山村太和镇狮子口,沿山路蜿蜒抵达狮子口水库旁,攀山岩小道,拨一路荆棘,到达汉子山巅,从野生桃林中钻出,沾一身桃花,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小茶园如处子般深藏闺中。新茶绿芽,摘一片细嚼品尝,清香如嫩笋。 “没想到,这鲜有人迹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茶园吧。”与记者同行的鄂地庄园园主柯凡胜有些喜不自胜,这里已成了他的“地盘”。看其表情,如挖到了一块“绿宝石”,“这块‘绿宝石’,与别的茶园可不同,这里的茶与当年苏轼在东坡赤壁引种的茶可是同根、同源、同故事哟。” 典籍记载,苏轼一生写了十多首茶诗,是历代著名诗人中涉“茶”最多、与“茶”接触最频繁的诗人之一。后世研究者凭此断定苏轼是不折不扣的“茶仙”,名次仅次于“茶圣”陆羽。 苏东坡在他的十多首茶诗中,只提到三种茶,一是湖北来风的“龙凤团”,二是鲁直给他寄来的双井茶,第三种茶便是诗人念念不忘的桃花茶。 公元1081年,苏轼把黄州赤壁一块东坡地开垦出来,建了一幢房子。因为,是大雪中修的,他在壁上绘雪景,命其名为雪堂。雪堂西南是北山之微泉,南面是四望亭之后丘,堂前有井,有柳树,堂后种有松、桑、桃、桔、枣和元修菜等。有竹有树,有泉有井,唯一缺一样东西——茶叶。后来,他不辞百里,去大冶讨来了茶种,种在雪堂边。为此,苏轼留诗一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载“……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为什么苏轼独选大冶市茗山桃花茶?原来,这里有一段美丽传说,相传,一个叫桃花的仙女寻找孪妹途经这里而流连忘返,遂隐居于此,把随身携带的茶籽播种于山之巅,得以绵延不绝。茗山因此而得名,茗山之茶故称桃花茶。 随着历史的变迁,当时的大冶市茗山分称大茗山、小茗山,漫山桃花茶,一片桃花园。鄂州市太和镇邱山村的汉子山便属小茗山一部分,与对面的大冶小茗山,隔山涧而望。 偌大的汉子山上为什么仅有这一小块茶园呢?今年已逾花甲的村民柯裕定告诉记者,这片茶园过去属生产队所有,茶树一直是由茶籽落地野生而成,当地村民只是修剪整理而成,没人去琢磨这里怎会这么一片茶园。 今年初春,湖北省首席茶叶专家王东明踏访此园,惊道:“此处果为古人种茶之地,山坡顶朝东,近有天池养根,远有群峰环绕,下有峡谷送风,溪流超雾,上有杂木添香、桃花增色。”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闻此茶园被访出,欣然前往探寻,即兴提笔:“与苏子同饮”。 “宋时香茗偶然见,鄂地桃花未知年。越女采花真仙子,青芽红蕊飘心尖。”柯凡胜对自己的这块“绿宝石”难掩欣喜,自题诗赞。(来源中国经济新闻联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