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3-4-30 20: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韩毅峰 于 2013-4-30 20:15 编辑
枫林渡 发表于 2013-4-30 11:34 
韩版于周易玄学魏有研究啊,拜读欣赏。
先生言重了~小子只是对黄易的武侠小说比较感兴趣而已,谈不上什么研究.
通过黄易的小说可以略有得知:黄易却是精于周易的,在他的小说里面,多处可以看到这些体现.
因为这股兴趣,所以小子我以前在一次读书放假闲来之余,也买了本周易,想看看其中奥秘,可惜的是,很多都看不懂,只是意识里浅有所知而已,但有一点确是不可否认,周易的理论确实是比较有客观性的,因为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周易用来研究相关军事策略,其中以美国为甚。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在别的国家却是运用的巧妙横生呢?黄易先生对于现今文化的理解也说过一句话:这是一个迷失的时代.他这句话可能也涵盖了小子心中的那样一种想法.
至于玄学,我还真没有研究过,仍然是止于黄易武侠小说里的那种意识.在他的《边荒传说》里,对于魏晋玄学的概述可能比较更有代表性一些,对于我来说,也只是一个阅读者的认知而已.
对于我转载的这篇黄易之文,其实只要认真读的话,有一句话我是真的没看明白过来:
"生命确有一种梦幻般的特质,有些时候我们会扪心自问,究竟现在是否在作善梦。"
这句话如果按照语句的前后联系来读的话,"善梦"这个词我就没看出其中的连贯性来,不过现在是网络时代,任何一种不明白的词句其实都可以百度而来的,玄学大师"高捷夫"这个名字我就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先百度了一下,得出的结果是,中文名译过来的"高捷夫"竟然是百度不出来的,在一个叫黄易贴吧里才知道,原来是外国人,看了简介之后顿时明白"善梦"这个词的意思了,也终于清晰起来了.
如果有兴趣的话,还是来分享一下高捷夫的简介吧:
葛吉夫
葛吉夫(G。 I。 Gurdjieff 1866~ 1949)曾经游学许多古老密意知识流传的地域,包括印度、西藏、埃及、麦加、苏丹、伊拉克,前半生如同一阕隐讳的神谕,没有人知晓他的真实来历、修学背景。
从1912年开始,葛吉夫最先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成立修行团体,大时代的动乱开始现身于1917年,俄国大革命像风暴席卷每一个地方,葛吉夫率领他的弟子,不断远离战区,期间经历数不清的艰苦、考验、磨练,1920年,葛吉夫率众逃出俄国,暂时落脚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尽管在这么动荡不定的情势下,每一次局势稍为平稳,葛吉夫马上展开教学,成立修行机构。一直到1922年,葛吉夫终于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郊区枫丹白露,他的「人类和谐发展机构」终于在此得到正常运作的天时、地利。
命运将葛吉夫驱离俄国来到西方,也使他逐渐扬名欧美,冥冥之中他就像从东方来的使者,将东方的智慧注入西方的知识里。一直到近几年前,第四道这个修行体系反而流传于西方,不见于俄国。
葛吉夫宣称「第四道」并非他自己发明的,而是渊源久远的古老智慧。我们可以在第四道体系中看到有些理念脱胎于佛教、苏菲密教、基督教,有些理念则是原创性的,未见诸现存的修行体系。葛吉夫博杂广大的密意知识经由大弟子邬斯宾斯基以卓越的理性整理后,「第四道」体系更加条理分明。
葛吉夫是个千变万化的人,流畅展现不同的风貌,当他严厉时,光是眼神就能令人动弹不得,当他温和时,就像春天的暖阳照得人人眉开眼笑。
但是身为灵性导师,他展现严厉、无情的一面远多于温和、轻松的一面,他从不谄媚弟子,从不赞美弟子,相反的,他不断找弟子麻烦,不断设计情境让弟子不舒服,以残忍无情的说话方式鞭策弟子,所以有人甚至称他「冷血圣人」。
追随他多年的弟子哈特曼曾经有感而发说,「真正的」葛吉夫使人想与他永远在一起,可是「日常生活」里的葛吉夫总是使人想逃得远远的,如果不是为了修行的话谁愿意待在他身边?
的确,葛吉夫的作略就像滤网一样淘汰道心不坚的人,或者与他无缘的人,他一点都不想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在无望的人身上。他的动机是,如果你不能清醒过来,那还不如去死!
虽然他常常「故意」对弟子发脾气,创造大地震般的「震撼」,但是眼光锐利的人可以察觉这些台风似的愤怒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可以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从咆哮的狮子转变成满面春风的慈善家,菩萨低眉与金刚怒目就像是他把玩自如的两张面具,随时因应不同情境而决定戴上哪一张。
有人传说葛吉夫浑身散发某种宁静的力量,动物可以感觉到,当他在路上散步时,猫狗都会跟随他。虽然没有文献证实这一点,但是许多像狼一样桀骜不驯的人物在他面前柔若羔羊,却是众多弟子有目共睹的。
他要求弟子对他服从,可是又要求弟子必须带著清晰的头脑。
不要相信,要质疑一切,要亲身验证,这是第四道的首要原则。
事实上,对葛吉夫来说,善的定义很简单,凡是有助于灵性进化的就是善,妨碍灵性进化的就是恶。所以,世俗所谓的善往往不是善,世俗所谓的恶也往往不是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