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云南
- 精华
- 6
上士

- 积分
- 697
IP属地:云南省昆明市
|
时下舆论对假、大、空话大张鞑伐,也得到高层与社会的共鸣。“空谈误国”成了众矢之的。李克强总理最近说:“改革貴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看来,假大空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得而诛之。但是,追根求源,大话、假话、空话的形成非一日之功,甚至有很久远的历史渊源。你看到社会下层会整天不务正业,胡谈乱侃么?当清谈成为官场时尚时,每个人都把真相掩盖在模糊多变、似是而非的口号之中,成为自己狗偷鼠窃的最佳护身符。
一说起空谈,大家都会联想到那时名震一时的王衍。名士的特征主要是善于清谈,而且行为举止不同凡响,手拿拂尘,举止潇洒。此人才华横溢,容貌俊朗,聪明敏锐,风流倜傥。常常自许为子贡,加上他名气很大,为当世人所倾慕。他还精通玄理,善谈老庄,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然一张利口,也难免有说错的时候。但是王衍很快就意识到问题,马上话锋一转,随口修改 ,被人称之为“信口雌黄”。雌黄其实相当于现代的橡皮,可以起到涂抹修改的作用。当然,王衍的空谈还要师承于何晏等玄学大师。不着边际的胡言乱语,虚无缥缈,夹杂着老庄的总是有理的空洞虚无,成为西晋名士的潮流时尚。清谈高手还有王衍的弟弟王澄(小名平子)。他对著名清谈家卫玠佩服得五体投地,人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可惜英俊秀美的卫玠虽然口若悬河,还是敌不过追求“高富帅”女孩们的眼光,竟然被看成一场大病,不治身亡了。“看杀卫玠”也成了历史的笑谈。
魏晋时期的空谈玄学之风完全掩盖了当时急剧的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当空谈之风成为时尚时,不务实事,不顾民生,转移视线,糊弄大众,成了祸国殃民的帮凶。仅仅太平了几十年,五胡十六国大乱中原使国家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