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冶湖畔青龙塔迎来第一缕阳光
2013年。黄石。这一年的春天,注定不同寻常。“早春的思考”、“春雷行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担当和勇气,校准发展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在凝聚智慧的“头脑风暴”中,在比学对接的借鉴自省中,黄石人苦苦寻觅复兴“黄老二”、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破局之道。
“五月的豪情”注定引燃。
4月29日、30日,市政府1号会议室内,全市90余名党政官员济济一堂。大家风雨无扰,聚精会神,探讨事关黄石未来发展命运的一个重大命题——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30日下午,中共黄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全力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为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而奋斗。
一幅波澜壮阔、气势宏伟的历史画卷正式掀开。
从沿江兴城、到环绕磁湖、到跨越黄荆山拥抱大冶湖。黄石,迎来第三次跨越。
第三次跨越,是历史的抉择。
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之乡、服装新城——曾经的黄石,在历史上辉煌一时。“黄老二”的荣光,曾让多少黄石人为之自豪。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黄石失去了仅次于武汉的“老二”交椅;随着省内其他城市的你追我赶,黄石甚至被挤出了“第二梯队”。“黄石人不能再守成以待了!”“黄石必须奋起直追!”近年来,此类疾呼,从上到下,时时可闻。随着中部崛起和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布局,省内兄弟城市、沿江城市发展更加迅猛。黄石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以及长江沿岸经济带副中心城市,所想办法甚多,而所限制因素亦较多。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黄石西扩和北上受地域限制。向南,巍峨的黄荆山如一道天然的巨屏,绵延横亘在眼前。黄石要发展,怎么办?是局限一隅,就此作罢?还是开山劈石,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定的决心,拓荒南进,争取得长足的发展空间?黄石人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后者。架桥穿隧、修路铺石,经过数年的克难攻艰,黄石人的第二次跨越为这座城市赢得了发展空间。
如今,黄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关口。如何在省内兄弟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重振“黄老二”雄风?如何傲然挺立长江中游,找回一度失落的辉煌和荣光?如何长远规划,让黄石谋得今后30年,甚至50年的发展空间?较磁湖8倍的大冶湖,成为建设特大城市的支点和载体。
第三次跨越,还是实现黄石梦的必由之路。每一位市民都心怀一个美丽的黄石梦。建成鄂东特大城市,黄石需全方位、大手笔、大气魄的深阔发展;建鄂东特大城市,黄石需要在工业链条、服务业、商贸中心、物流集散、交通中心、金融流通、休闲旅游等多方面呈现大都市风貌,真正起到区域辐射、集散和引导作用。
第三次跨越,也是城市发展需要和民生福祉所系。城市建设,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发展,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让道路更畅通,购物更方便,休闲更舒适。数十年来,作为一座曾经的重工业重镇,黄石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欠下了不少环境和城市建设的旧债。如今,黄石将乘第三次跨越的东风,力推发展方式转型,全面推进城市建设,让市民畅享生态新区的环境之优、生态之美、宜居之乐。
未来数十年,将是中国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动态进程。让农村城镇化、让农民洗脚上楼、让农业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环湖建设,必将在环湖诞生数十新型城镇,将周边村民变为居民,同时解决新区工业园区就业难题,直接推动黄石城镇化建设。
烟波浩淼的大冶湖,潋滟着一池65平方公里的碧波,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静静地等待着一群胸怀奇志、众志成城的儿女去开掘。可以预见,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一卷重振雄风的史诗、一座美丽雄伟的生态新城,即将在我们的眼前呈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