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吴凤娇 杜鹏
编者按:2013年4月30日,是值得所有黄石人铭记的日子。当日,中共黄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作出“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 “黄石成功实现了沿江开发、环磁湖发展的两次跨越,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就是要实现第三次跨越。”市委书记周先旺指出了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意义所在。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就让这句歌词开启黄石儿女激情澎湃的建设鄂东特大城市之梦。 在凝聚智慧的“头脑风暴”后,黄石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梦想正式起航。 环大冶湖 一个全新时代 在黄石的建市史上,2013年作为有着“质变”的一年,将成为历史长河飞溅的浪花。这一年,黄石人的生活倾注了活力和梦想: 新年第一天,黄石党政干部考察团奔赴江西,问道九江。元月2日至3日,全市召开连续两天的“看九江、想黄石、谋发展” 务虚会,一场头脑风暴袭来,改革阔举呼之欲出; 4日,中共黄石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对接武汉,比学九江,努力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特大城市”的“黄石梦”写入会议决议; 紧随其后,一场提神给力的“春雷行动”给黄石提前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优化投资环境的共识迅速汇集发酵,形成一股推动城市不断向前的强大浪潮; 2月,10个产业链招商分局、55个招商小分队远征,开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黄石未来发展新优势; 4月,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号角吹响,努力打造鄂东“现代物流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休闲度假之都”绘入黄石发展蓝图; 4月29日至30日,全市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务虚会举行。中共黄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正式作出“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的战略决策,将新区开发作为建设鄂东特大城市、推动城市转型的关键举措。 继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引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之后,一个新的城市群引领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黄石身处其中,蓄势待发。 正如市委书记周先旺所言,黄石成功实现了沿江开发、环磁湖发展的两次跨越,推进大冶湖生态新区开发建设,就是要实现第三次跨越,推进黄石在发展方式上的转变,在发展空间上的拓展,在发展阶段上的转折。 伴随着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推进步伐,黄石将穿越黄荆山,从环磁湖时代迈入环大冶湖时代。未来十年,大冶湖生态新区将引领黄石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城市向南 黄石正式出发 观察城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城市的诞生,无不遵循着两条固有的模式:一类自然形成,交通便利、人口集聚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沿江开发、滨水建设、环湖发展成为突出的显性指标被认可,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长江之于上海、珠江之于广州都是绝佳的范例。一类人工建造,政治格局博弈、战争攻防考量、经济开发需要成为最大内因,美国的华盛顿、巴西的巴西利亚、阿联酋的迪拜,政府力量的强力推动,造就了城市的辉煌。 而当一座城市诞生、发展过程中,同时拥有优越的自然禀赋和政府的强力推动,其必然成为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如深圳与上海,一南一北,造就中国城市的发展传奇。
今日的黄石,北接鄂州、黄冈,东临长江天堑,西面下陆、铁山,适合开发建设的土地已基本用完,原本就狭窄逼仄的城区范围内几无发展空间。然而城区以南,越过黄荆山脉又是别样一番天地,环大冶湖地区不仅幅员辽阔,且通江达海、交通便利。 黄石向南发展,在环大冶湖地区建设一座新区,不但是最具可能性和操作性的战略选择,也是最具经济效益的战略路径。城市向南,黄石正式出发! 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不仅重绘了城市地图,也重塑了城市形象。迈向大冶湖,一举将整个黄石城区与大冶、阳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彻底跳出了以往黄石城市布局的狭小与零碎,将推动黄石城市功能攀升到更高的境界,大大增强黄石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260万黄石人民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个个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建设者。只要是有利于新区建设的事,只要是群众受益的事,就要放开手脚,大胆实践。 五月的鲜花芬芳四溢,五月的荆楚大地豪情满怀。 潋滟着65平方公里碧波的大冶湖,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静静地等待着一群胸怀大志、众志成城的儿女去开掘。我们相信,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 一卷重振雄风的史诗、一座美丽雄伟的生态新城,将在奋进的荆楚大地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