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628|回复: 0

[热点评述] 湖北省2013年“五一”假日旅游情况综述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97

主题

3814

帖子

4508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508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 2013-5-4 18: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五一”假日旅游,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湖北全省各级假日旅游机构的统筹协调下,各相关部门和旅游单位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强化督导,实现了“兴旺度、满意度、安全度”三统一的目标。综观“五一”假日旅游,尽管受第一天大雨的不利影响,但游客出行热情不减,旅游主题鲜明浓郁,景区接待持续增长,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拉动效应充分显现。“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1158.29万人次,同比增长20.35%,旅游总收入45.74亿元,同比增长33.7%,全省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创我省“五一”小长假旅游接待最好水平。主要特点:
  ——赏花旅游大放异彩。今年以来,为培育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湖北省旅游局以花为媒,启动了贯穿全年的“赏乡村田园花景,品荆楚民俗风情”乡村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各地热情高涨,积极跟进。武汉围绕打造“新花城”,首次推出“四季赏花”12条赏花旅游精品线路,宜昌、襄阳、十堰、荆州、黄冈、咸宁、鄂州、恩施、神农架等地也争相推出赏花游产品和线路。“五一”假日前,省旅游局统一发布春季赏花线路,重点推荐了麻城杜鹃、郧县樱桃、铁山槐花、太和红枫等4条当季热线,迅速成为湖北旅游的新名片,引爆省内外游客赏花的热情。“五一”期间,麻城杜鹃花独领风骚,通过首届大别山山野菜养生文化周等活动,不断丰富“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的品牌内容,吸引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河南、四川、安徽等地自驾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五一”小长假全省最火景区,三天共接待游客达21万人次,同比增长20%。黄石国家地质公园举办的槐花节接待游客2万人次,门票收入180万元,迅速成为该市旅游接待的排头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五一”,各地接待赏花游游客近1600万人次。赏花游还带动各地山水生态游、民俗文化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线路产品全面开花,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重点片区持续火爆。随着“灵秀湖北”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全省重点旅游景区持续火爆,黄鹤楼、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三峡人家、神农溪、清江画廊等7家5A景区充分显现领军地位,小长假接待游客量均稳步提升。武汉市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大江大湖大武汉”为主题,结合重点景区特点,推出音乐会、动漫节、民俗游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3天全市接待游客312.16万人次,同比增长25.41%;旅游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31.27%,市内各大景区十分火爆,其中东湖景区接待游客20.38万人次,黄鹤楼公园接待游客5万人次,而户部巷则迎来43万追捧武汉小吃的游客。宜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2.12万人次,同比增长31.49%,旅游总收入4.07亿人次,同比增长39.62%,星级饭店入住率达87.64%,三峡人家、三峡大坝、清江画廊接待游客分别为6.75万、6.05万、6.04万人次。十堰市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武当山共接待游客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19.2万元。神农架各大景区推出“吃农家宴、品神农味”和篝火晚会等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共接待10.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88%,实现旅游收入6121万元,同比增长13.74%。
  ——客源市场不断拓展。今年以来,全省旅游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继续推进高铁沿线、鄂渝两省、“中三角” 、鄂港澳等区域旅游合作,并在节前密集开展春季旅游宣传推广,提升“灵秀湖北”旅游品牌,湖北旅游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客源市场不断拓展,目的地效应进一步显现。“五一”期间,各大旅游景区接待来自北京、河北、河南、湖南、广东等高铁沿线省市游客明显增多。赤壁三国古战场、陆水湖等景区客流爆满,单日综合收入远超历史同期水平,来自湖南、安徽、江西等中三角的游客占相当比重;黄陂木兰景区群共接待游客38.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和30.4%,广东、湖南、郑州、合肥等中远程游客较往年有50%以上的增长。小长假对人们的出游模式产生了影响,更多的人选择短线游和快捷游,湖北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日益明显。全省22家4A旅行社,接待境外省外旅游团队263个,游客4600人,每日接待量相对春节黄金周增长162%。
  ——旅游惠民成效明显。全省旅游景区适应新形势转型发展,打破“逢节必涨”的怪圈,降低门票让利于民,丰富产品取信于民,实现了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的双丰收。“五一”期间,全省300多家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景点,门票价格再次全线下调,最高降幅为25%。初步估算,全省A级景区累计为游客优惠门票近4000万元。虽然门票降了,但品质保持提升,各大旅游景区纷纷推出系列假日旅游项目,使游客获得物超所值的旅游体验。如东湖风景区结合东湖景观节点亮化工程推出的“夜游休闲专线”,襄阳市景点门票统一下调,全市14个大景区联合推行旅游年票,推出以游古城、吃大虾、喝黄酒为主题的“千车万人游襄阳”系列活动,京山县绿林景区推出“你开车、我加油”活动,为在景区游玩住宿的自驾游客报销油费,都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全省纳入假日旅游统计范围的36个主要旅游景区和27个城市景点共接待游客244.45万人次,收入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5%和13.9%。
  ——拉动效应集中显现。“五一”期间,假日旅游充当了扩内需、促消费的领头羊,拉动商业、餐饮、住宿、交通等领域一路飘红,产生良好的假日经济综合效应。全省宾馆酒店出租率上升明显,客房平均出租率达到80%以上,武汉、宜昌、十堰、恩施、神农架、黄冈等地旅游景区周边住宿设施一房难求,黄金地段的经济型商务宾馆、快捷酒店的出租率大多超过90%。在都市旅游的吸引下,河南、江西等邻近省份及省内游客大量涌入武汉市,市内购物商场、娱乐场所、特色餐馆客流量都迅速增长,各类商家应接不暇;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全省各旅游县市区、旅游名镇名街都迎来了观田园风光、赏自然山水、品农家风情的众多外地游客,农家乐经营户个个爆满,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十堰以郧县樱桃沟为龙头,吸引采摘樱桃、草莓的游客挤满了农家庄园和山野田头,全市农家乐接待量日均在4万人次以上,日均收入突破300万元。
  ——假日工作运转有序。全省假日旅游机构高效运转、措施到位,确保了假日旅游市场的安全有序。“五一”节前,省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向各市州政府和省假日旅游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印发通知,对假日期间的旅游安全、服务保障、旅游监管等工作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了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各地、各单位认真研判假日旅游高峰,全力以赴,各尽其责,加强协作,认真开展安全排隐患排查和市场秩序规范治理,动态发布便民出行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假日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省假日办首发“五一”旅游温馨提示,省文明委组织开展“文明出行”主题活动,汉十高速与武当山景区联动发布旅游接待信息等新举措,为引导旅游者理性旅游、文明旅游、畅通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次“五一”假日旅游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市场火爆的同时,对旅游服务和相关配套条件、运行机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假日期间,武汉东湖、恩施大峡谷、宜昌三峡人家、麻城龟峰山等热点区域都不同程度出现承载量超限的问题,省旅游局受理的5起投诉,投诉对象全部为景区,其中4起是因为拥堵导致游客进不去或出不来。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和《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大众旅游消费时代到来,各级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刻不容缓。建议各地进一步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大型旅游集散中心,提供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拓宽旅游者预订、预报、预警渠道。建立假日旅游综合信息发布系统,整合旅游景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要素信息,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等多渠道实时发布相关提示信息,合理有效地引导、分流游客。
  二是旅游交通微循环有待进一步改善。“五一”期间,我省交通区位优势表现明显,省内外旅游者特别是自驾游客能够快捷抵达,但部分城市通往核心旅游景区的道路仍是瓶颈,自驾游客反映路况差,自助游客反映没有旅游专线车直达。建议各地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旅游理念,进一步加快改善旅游交通微循环,提高城市和景区间的交通便利性,优先改善通往热点景区的道路状况,增加旅游专线车营运线路和发班频次;针对自驾游客,推进旅游景区停车场建设,完善交通导向标识,完善信息发布渠道。
  三是赏花游的文章有待进一步延伸拓展。赏花旅游成为湖北旅游的新热点,特别是拉动乡村旅游成效明显。但目前我省的赏花旅游产品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游阶段,效益较为单一。建议各地进一步围绕赏花游主题,打造精品名牌,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大力研发与花相关的旅游商品,把花文章做精做细,把赏花游延伸发展成为湖北的“花经济”、“花产业”。   (供稿:湖北旅游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