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85
版主
浪子、樵夫、不化缘的。 ... ...
   
- 积分
- 22726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孟子致仕离齐和儒者的宿命
——孟子万章(下)选读
题外话:
1、现而今于语言于文化,是很分明的二元呈现。古书读进了的不屑于今;洋书读进了的不屑于土。其实不屑于今,不屑于土,是有共性的,即不屑于现实,包括主流,首先主流。(甚至新文化、民国文化吃透了的也是。)
2、其实,文化狗皮都不是;喜怒哀乐的,洗具杯具的,是文化人的命运。亲爱的朋友,吃饭,吃饭的家伙,吃喝拉撒、吃穿行走……这些才最重要。
3、命运如何——是人是文化人如何?莫问如何,如何的落霞孤鹜清高自赏,如何的流云满天才华一空……都会被现实击得粉碎。不会给你一个页面或者一个报角。——于是你到“学术中国”来了。
一、读书记书
今年读《孟子》感慨良多:不说个人的命运也常常是家国的命运,也常常是文化的命运,也常常是历史的走向。单说孔夫子而后,孟夫子而后儒者或者学人的命运如何,就叫你喟叹良久了。
致仕者也,就是辞官。孟子于齐是客卿,也就是放下客卿不做回家。那时的齐国是今天的美国吧,罗致人才的意思,客卿孟子。孟子那会还俨然帝王师拿大的。但终于做得不够味,要辞官归里了。
孟子于齐弟子多,公孙丑是大弟子了,因以名篇。
所选是《公孙丑下》10到14章,大抵都是写孟子“致仕离齐”的过程、情景、细节的(原文朋友都可以不读)——
1、公孙丑下10章·不做“子叔疑”。
孟子致仕准备回国。齐王就见孟子,很念念:“前头渴慕,后来同朝,今日分离,是不忍要问——再见何日的?”孟子说,不敢当;走也是我的意愿了。
后来齐王还是不舍孟子。托了个人,该是达人、名人了,是孟子看得起的时子。对时子有个提议,愿出资数万办个“孟子大学”,让其弟子讲法布道开智大夫襄赞国政。这样时子做了说客。
孟子对时子的回应是,我不是“子叔疑”。
子叔疑什么人?他是自己不做官,却让子弟出仕。
孟子讥贬说他真是既抢占了名声高地,又独揽了国家利好。这就是“商人牟利”的本质;这也就是为何要对商人征税的原因了。
我是儒者不是商人。
——孟子拒绝了。孟子对于“孟子后”的排场的荣华的利好拒绝了。
【原文】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2、公孙丑下11章·夫子卧而不听/拒绝说客再/谁绝谁
孟子出齐,宿于昼城。
还有为齐王留孟子的人,(赶到那里)在旅馆劝说孟子留下。
孟子卧而不听。
客不高兴说,“我是在家斋戒了一天一夜才诚意来诚心说话的。老先生卧而不听,(你还是儒人还讲“礼”吗?)我还再敢来拜见吗?”
孟子说:“你坐好,听我说明白——过去鲁缪公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不能安子思;没有子思在缪公身边,不能安当朝其他贤人。那么你是为齐王考量,还是为子思考虑呢?(——你还是为我吗?)是不及子思了。再说是你绝我,还是我绝你?”
再白一点说,孟子是拿子思说事。有人在子思那里说缪公好,子思才能安于朝;有子思在缪公那里说其他贤人好,其他贤人才能安于国。——那现在你是为缪公谋划,还是为子思谋划?
——这真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是现而今还有“不为缪公谋划而为子思谋划的”吗?
【原文】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泻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