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这个寓言,相信每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因为在我们刚刚迈出人生步伐的时候,家庭的长辈们、幼儿园的阿姨们就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这个寓言。说的是在一次动物运动会上,乌龟和兔子比赛长跑,兔子对乌龟是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睡着也能跑赢乌龟,因此兔子就在那里睡大觉。而乌龟自知自己先天不足,又没有一个可以帮助它腾云驾雾一跃千里的父亲,只有靠自已一步一步慢慢爬,所以,它一刻也不敢懈怠,哨子一响就拚命向前爬行,而兔子还在那里懒洋洋地睡着大觉,做着好梦。结果等它一觉醒来,还没起步,乌龟已到终点,夺得了长跑冠军。 家庭的长辈们、幼儿园的阿姨们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想勉励我们学习乌龟面对强手、不自卑、不气馁、不服输,敢于拚搏,敢于胜利的精神。告诉我们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哪怕再不公正的比赛、再强大的对手,也能战而胜之。千万莫学兔子自高自大、瞧不起人、懒于拚搏的态度。懂得如果象兔子一样,就是再有优势、后天条件再好,但不愿意努力、不愿意奋斗,也会输掉比赛、输掉人生的。 一直以来,我都是象这个寓言中所阐述的道理那样认识我们的社会、认识自己的人生。总相信“是金子就会发光,是镜子就会反光”。自己不成功是因为努力不够,奋斗不够。别人生活幸福是因为努力更多、付出更多。就是对媒体中、网络上所报道、抨击的“官二代”“富二代”现象也认为是有意渲染、刻意放大,总是持怀疑态度。在面对今年大学毕业找工作一直不顺的孩子的抱怨时,我也总是教育他端正心态,要相信社会是公正的,规则是公平的,只要自己有能力、是真金,就不愁没有识宝人。 但是,今天《北京晚报》上的一篇报道,让我对自己一直坚持的观点产生了动摇。 “15%”的数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在2010年开展的第一轮中国大学生就业追踪调查。首轮调查涉及全国11个省份的19所高校,共有6059名应届毕业生接受了问卷形式的调查。究竟什么因素在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收入,是调查的主要关注点之一。 在调查中,“官员子女”的划分标准是学生父母中至少一人为政府官员,符合这一标准的学生占样本总量的14%,和有着相同家庭结构、个人能力和大学经历的同学相比,他们毕业时的起薪要高出大约15%。( 05-06 来源: 北京晚报)。 过去人们关注的、诟病的、非议的是 “官员子女”在进入就业时的不公平,他们可以通过“萝卜招聘”、“量身定制”等方式,占得先机,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很少有人关注到就是在一同就业的大学生中,“和有着相同家庭结构、个人能力和大学经历的同学相比,他们毕业时的起薪要高出大约15% ”。 “15%”,这个比例让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只因出身于官员家庭,就能够站在不同的起跑点上,进入不同的车道。这就象两辆一同起步的车,表面看来看来是一同起步,但高级小轿车坐的是“官员子女”,一起步就上了高速公路,而另一辆农用车里坐的是“百姓子女”,起步后进入的是机耕路。两车道路不同、车速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一样。大家都知道,起薪高、在加薪时就会加得更多,如此循环往复,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来越大,也就是比赛还没开始,胜负已成定局。 这种现象让我对龟兔赛跑也就有了另外的理解。懂得了乌龟不管怎么努力、不管怎么拚搏、不管怎么奋斗、都是不可能跑赢兔子的。而象那种不把乌龟当回事,不以乌龟为对手的兔子毕竟是很少的,想来大多数兔子在和乌龟赛跑时,即使想睡觉也会是先跑到终点再睡觉。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兔子乌龟赛跑,失败者永远都是乌龟!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公平、不公正的比赛,是违背体育道德、违反竞赛规则的比赛。所以,这个寓言只是弱者一种美好的幻想、是弱者的一种自我陶醉。 应该说,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这些人生梦想、生活追求尽管是五彩缤纷、各有不同,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是追求有更公平的竞争机会,有更公正的竞赛规则,梦想有更通畅的向上通道,有更出彩的人生表现。不因出身不同就际遇不同,不因职业不同就遭遇两样。任何人、都不需要“拚爹”、“拚亲戚”“拚关系”“拚职业”“拚单位”,而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自己的奋斗可以成就自己的梦想!更不会因为是“官员子女”在进入职场后“和有着相同家庭结构、个人能力和大学经历的同学相比,他们毕业时的起薪要高出大约15% ”。这样才有可能是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笔者相信,到那个时候一定会有人改写龟兔赛跑这个寓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