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永安办事处西大街社区马王庙20号,住着30户居民,只有一个公共厕所,每天有100多人次如厕。这个老厕所没有冲水设施,也没有部门管理,却还挺干净——这得益于两邻居,75岁的叶祖志和45岁的徐丽萍,是他们默默打扫了14年,才换来这个小区公厕的干净卫生。 一个念头,两邻居成“厕所所长”
昨日上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马王庙20号,找到了这个小区公厕。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厕所年代久远,略显破旧,也没有冲水设备,但是厕所里面很干净,这得益于两位义务“厕所所长”——“女所长”叫徐丽萍,“男所长”叫叶祖志,两人是隔壁邻居。
正说着,徐丽萍提着一袋子垃圾从女厕出来,而叶爹爹则提着一桶水在冲男厕所。
徐丽萍告诉记者,这里是咸安区印刷厂车间,1997年,车间被隔成居民房,分给了职工,就在外面建了一个公共厕所。30户居民共用这个公厕,因为缺少管理,厕所环境很差,周边杂草从生,一到夏天更是臭气熏天,附近居民怨声载道。
“不能让公共厕所变成露天粪坑。”1999年,邻居叶祖志老人率先拿起家中扫帚、提着水桶,打扫起了男厕所的卫生。可是老人是男同志,不方便进入女厕所,热心的徐丽萍主动加入,承担起女厕所的卫生清洁。
一个行动,两邻居义务扫厕14年
为了方便居民,每天早上6时左右,当大多数人还都赖在被窝里的时候,叶祖志便已起床,拿着一把铁锨、一把笤帚走出家门,来到厕所,开始男厕所的清扫工作。而徐丽萍则做好家务后,也来到公厕打扫。
两人除了扔掉居民们方便后留下的垃圾,还从附近拎来水,将厕所冲洗干净。如果遇到厕所堵塞,他们还要当“掏粪工人”,拿起自制的工具,将便池疏通。
赶上夏天下雨或冬天下雪,他们还要随时清扫厕所周围的积水或积雪,保证厕所清洁。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即使是大年三十,也不会“缺岗”。
14年来,徐丽萍和叶祖志已经记不清用坏了多少笤帚;14年里,他们把清理公厕当成工作,每天都会进行;14年内,社区的6个旱厕中,只有这里十几年如一日清洁、整齐、干净。
一种态度,两邻居义务劳动“不计较”
为改变公厕的内外环境,给居民提供更多的方便,徐丽萍和叶祖志给自己找了很多“额外活”。例如,女厕所内,一些居民将女性用品乱扔会造成堵塞,徐丽萍就到处找竹篮子放在厕所一角,让居民将女性用品扔到篮子里。
凭着一股认真劲儿,两人义务清扫公厕的同时还算大账讲节约。为节约用水,两人同邻居们商量后,一起做了一个大池子,将居民生活用的洗衣水、洗碗水再利用,存到池子里,然后用来冲厕所……
“不是每个人都能长久坚持扫厕所的。”徐丽萍说,扫厕所时,也有人说过风凉话,也有人将粪便直接放到门口让他们倒……面对这一切,他们始终心平气和,从不计较。
徐丽萍和叶祖志两人多年的坚持也感动了周围的居民们,他们自觉地维护厕所的清洁。一些邻居在他俩的感召下,也主动加入到清理厕所的行列中来。
一种打算,干到自己干不动为止
随着年纪渐大,叶祖志每天去清扫厕所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而徐丽萍也有着自己的家庭,有时白天顾不上打扫,她只好趁着晚上再去打扫。
“能为大家服务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能够拿得动扫帚,只要在这里住一天,我就会坚持把这个厕所扫下去……”面对记者的采访,徐丽萍坚定地说。
“想好了,力所能及,能干到啥时候算啥时候,干到干不动为止!”叶祖志谈到未来时,呵呵地笑了。他更多的希望,是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将这件好事做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