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大冶市发明人彭建家发明、获国家专利证书的《一种环保型强化竹木制品生产办法》项目,经大冶聚宝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三鑫公司及相关部门共同注资,着手将该项专利技术开发出“对尾砂(矿)进行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在大冶市科技局隆重举行。此次合作签约仪式意味着大冶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在积极寻求科技招商渠道、全力推进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中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4亿元,年创利税1400万元,为社会提供200个以上就业岗位;同时每年为矿业主节省尾砂处置费5000万元以上,杜绝尾砂再次污染”。这一组数据来自于一份《尾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是这些数字深深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老总的目光,才使得大冶本土专利发明技术得以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大冶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现有各类废弃尾砂近三亿吨,这些尾砂已严重危害大冶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严重制约一些矿业企业的发展,且每年这些企业要花上亿元巨资处理尾砂的堆放问题,造成越来越多的田地遭受浪费和破坏,而且部分大型尾矿库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鉴于此,能利用现有的专利技术将尾砂变废为宝,是一项有利可图、有利于民的民生工程,一旦项目实施成功,必将为大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签约仪式上,发明人彭建家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核心技术——一种环保型强化竹木制品的生产方法,以及用该技术生产的产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他对大冶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在指导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以及推介产品、寻找项目成果转化合作方的鼎力帮助表示了感谢。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拟在大冶金湖街办征地100亩,建设周期6个月,建成生产厂房11000多平方米,拥有9条生产线,计划在本月开工建设,8月初试产,到时每年无害化处置尾矿60—80万吨,生产砖瓦1000万块和600—800万㎡环保型装饰材料。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该项目的建设将为该市打造鄂东南地区国家级尾砂(矿)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仪式由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大冶市科技局副局长王京强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