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上士

- 积分
- 575
IP属地:湖北省
|
为什么沼气这东西年年叫好,却一直推广不开,大家有什么看法?是什么原因咧?{:soso_e132:}
5月22日,记者从武汉市农业部门获悉,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研究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模式课题,在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取得成效,已实现农业废水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并有望在全国推广。
在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的村民新居内,73岁的李婆婆熟练地打开沼气灶,蓝色的火苗“嗤嗤”地蹿,乐得她嘴都合不拢。李婆婆说,沼气灶每月只需10元钱的成本费,不限量供应,比天然气便宜得多。记者了解到,目前该村300多户社区居民已全部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污水统一排放处理,垃圾分类堆放回收。
屹立在养殖场的提升泵,加上标准化的反应池,经过管道排出的沼液,闻不到丝毫刺激性气味。现如今,江夏区法泗街大路村的沼气处理池,见不到蚊蝇,也闻不到臭味,能看到的只是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不停运转,猪粪处理成的沼气、沼液、沼渣经分流各有所用。
“那就是沼渣和沼液的去向。”指着不远处的蚯蚓养殖基地,该村负责人胡涛说,沼渣和沼液将用作蚯蚓的口粮,而蚯蚓粪将用于竹柳育苗和蔬菜种植;沼气将引入农户家中作燃料。
“该模式不仅节约了能源,更重要的是优化了环境、涵养了土地。”胡贤和说,目前,村里已形成了“猪—沼—粮、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猪—沼—蚯蚓”的发展模式,农户通过沼气池将畜禽舍、养猪场、池塘、农田有机结合,综合利用资源,节约土地,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到目前为止,该村已建成7座沼气池,日产沼气2200立方米,年发电量100万度,实现农业年产值近亿元,利润近千万元。
在现场调研的农业部相关专家表示,以江夏区大路村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保护模式,采用优化集成沼气工程、蚯蚓堆肥、浮萍有机饲料养殖、沼渣沼液生态利用以及绿色社区建设等技术,对农业废水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益发展模式,成效非常明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