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西
- 精华
- 104
上尉
  
- 积分
- 4693
IP属地:江西省南昌市
|
文/吴二师
鲁迅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我说,人生漫长,从小到大始终滴水不漏从不浪费自己和别人一丁点时间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包括鲁迅自己在内。
这不是要和鲁迅抬杠。
这只是在我真正读懂了鲁迅这句名言之后,对“人生记叙文”写作成败的比喻性思考。
鲁迅言出必行,他真的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爬格子的事业上,到50多岁离开人世,他在文学的山路上争分夺秒奋力攀爬了二十多年,一笔一划写出了1000多万字,其中600万字是著述,400万字是译著和通信。
所谓亡羊补牢的古训,所谓和时间赛跑的警示,必须是针对浪费过了时间并开始感到心痛的人来说,才有效用的。
从我们在母体里生长发育开始,到离开母体来到人世间,逐步发展壮大到不能再大的极限顶点,直到死的结局为止,这个人生过程和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一模一样,一字不差。(开始)发生——发展——高潮——结束,而写好这篇人生记叙文的关键在高潮部分,这倒不是说其它的如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铺垫就不重要。我强调的是,不管我们人生铺垫的基础好不好,我们一旦进入人生高潮期,都该拼尽全力,有多高跳多高,时不我待,机不可失。
人生在刚开始的时候是舒缓宁静的,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成长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曲折,都难免有个倍受磨难、历经艰辛的过程,这其间嘻戏浪费和虚掷掉一些时间是难免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我们折腾够了,然后水到渠成加速进入我们生命的高潮期,出成绩,出成果,在此一举。这是生命长跑的最后冲刺时间,这是一局定输赢的最后的较量。
结局是一个死字,是死得重于泰山,还是死得轻如鸿毛,就看我们人生的高潮能有多高了,我们爬得越高,摔死自己的时候,才能摔得越沉重,所以有些人的人生,在结场收摊的时候,能弄出山崩地裂的惊天动地的响动来,而更多高潮不高或根本就没有高潮的人,死得默无声息没有一点响动,就销声匿迹,没了。
人生就像一篇记叙文。
千言万语,写来写去,直写到最后的句号,也不见波澜,没有高潮。这是写流水帐。平铺直叙没有高潮的记叙文就象没有高潮的性爱,寡淡,没劲,不如不写。没有高潮的人生,就象春天里没有花儿,了无生趣,活一百岁也是白活了。
不起波澜就叫做死水一潭。没有高度的人生被称之为平庸。
在进入高潮之前,我们怎样蹉跎岁月都还有“来者可追”的余地,而一旦过了35了,我们还在松松垮垮不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看得金贵,那就真的如鲁迅所言,无异于自杀和杀人了。
据说,60岁之前的25年是人生的高潮鼎盛时期,35岁之前是铺垫。60岁之后则是生命的尾声,准备收摊子回家了。
鲁迅真正开始创作的时候已经30多岁了,跟现在的医学科学条件和人均寿命相比,他已经算是中年了,他在此之前的人生铺垫,历经苍桑,乏善可陈,所以他特别珍惜人生的高潮期,才会说出“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这样的肺俯之言来,他才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自己的写作事业上。
他的人生和他写的文章一样,在高潮期趁势而上,步步攀高,高到了高山仰止的程度,嘎然而止。收摊,回家,埋掉,拉倒。
结尾干脆利索,绝不拖泥带水。
|
评分
-
参与人数 3 | 经验 +30 |
金币 +30 |
收起
理由
|
影颖
| + 10 |
+ 10 |
赞一个!很多读过,就不一一回帖. |
林深数树
| + 10 |
+ 10 |
赞一个! |
南山樵者
| + 10 |
+ 10 |
赞一个!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