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和她先生来在城市某所大学凤雅斋举行诗歌理论讲座的时候,我选择了在家里呆着。这种机会不是很多,而我又是那么喜欢她的《致橡树》。小的时候,初遇舒婷的这首成名作,就爱不释手;成年后,美容院的某次VIP年会上,我竟把它当作了新年贺辞,朗诵给那些贵小姐、阔太太们听。
没去听舒婷的讲座,不仅仅是身体的原因,更是“屈服”于老公的“威胁”。最近一年来,我基本处于半休养状态,那天天气晴朗,艳阳高照,而我这病最忌讳的就是晒太阳。舒婷讲座的前一天,某“突发事件”让先生非常不满。一位外省的编辑北京开会回程途中,于火车站给我打电话,说在我所在的城市转车时有几个小时的停留。作为地主的我,无法拒绝。只能拼命往皮肤上涂防晒霜后,又戴口罩又打伞地顶着正午的太阳,去与外省编辑见面。没想到用过餐后,该编辑又想逛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全国都非常有名的步行街。可怜的我,一边担心旧病复发,一边耐着性子当陪逛。回到家后,老公非常生气,大吼,“如果旧病复发,后果自负!”虽然那天晚上,我还嘴硬,“婚前,我们可是签过合约的,你不会干涉我正常的社交活动!”但最后还是做了让步,一方面这个男人真的是心疼我;另一方面,我想到了前几天,一位异性朋友对我说的话,“没有一个男人会喜欢自己的老婆像只蝴蝶!”
这只是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女人,就是于丹那些功成名就的大女人,对于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也是会做相应妥协的。记得她在《关于婚姻》里提到去日本旅游的事。那时恰逢禽流感横行岛国,于丹的先生坚决不让去,女儿又闹着非要去不可。于丹在中间做了调解,建议去大连,一座也可以看海却没被禽流感侵扰的城市,最后老公和女儿都皆大欢喜。于丹是这样为文章结尾的“好婚姻就是这样的,心向脑妥协,脑对心的疯狂梦想有所迁就,一切就和谐了。”虽然有些人不太喜欢于丹在《论语心得》中,似乎有些咄咄逼人的语势,但从《关于婚姻》这篇文章看来,于丹也还算是个刚柔并济的女子,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上善若水任方圆。”能够把生活经营到这地步的女人,即使不是最优秀的,也可算是异常聪明的。
这是女人在婚姻上巧用方圆,和睦家庭的例子。其实,在百年的中国政坛上,妙借方圆,搭桥重起的官员也不在少数。那位在“中国的南海边化了一个圈”的老人就是个典型例子。解放后,历经几起几落,凭他睿智的头脑和极强的韧性,终于在历经磨难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春天,并且带领全国人民走进了新时代。而多少与他一起打下江山的战友兄弟,没有倒在敌人枪口下,却因为固执、倔强、坚持,最后死在了那场浩劫中。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许那时候,他的某些妥协行为无法有点可悲又无奈,但在一个荒唐的时代,同一群别有用心特别清醒的疯子和众多糊涂的狂热的青年讲道理,那无异于“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不管是事业还是婚姻,无不以是在遵循“方圆之间,各得其妙”的规律。政客们的残酷博弈、大奶二奶三奶的斗智斗勇,除了真情的付出,各种手段的妙用,识时务的妥协,恰到好处的让步,都会为你的成功助上一臂之力。古人发明的那句:“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崇拜我们的先祖吧!因为在千年前,先知先觉的他们,就已经体味和总结出了人生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