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临时才能不被“临时”误 近期,由于少数单位临时工行为不端,引发舆论围观,使临时工这个群体被不断推上舆论的风尖浪口。有人指责临时工飞扬跋扈、有恃无恐;也有人指责其主管部门金蝉脱壳、推卸责任。一时间众口纷纭,矛头纷纷指向这个群体及用人单位,大有“落井下石”之势。 应该来说,临时工在政府部门工作,报酬较低、工作辛苦、升职无望,生存环境并不算好。少数临时工“飞扬跋扈”,给这个群体带来了伤害,实属害群之马。另外,用人单位疏于管理之责也不可逃脱。痛定思痛,有关单位真应好好反思,加强内部管理,多做亡羊补牢之事,只有管理不临时才能不被“临时”误。 要做好教育引导,诫勉他们心态不临时。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要教育他们不能看“屁股位置”办事,要看“代理身份”办事,使之认识到身份虽然临时,但是服务群众不能“临时”;要让其在思想上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做到工作心态不临时,才会使之注重一言一行,遵纪守法。 要恪守行为准则,做好规定动作不临时。大多数临时用工行为都是用劳动合同进行规范约束的法律行为。临时工在政府部门聘用,不但一言一行代表政府部门的形象,而且也是在履行劳动合同的具体条款。要把好入口关,先约法三章,讲好规则,划好红线,使之做好“规定动作”不逾规。 要做到奖惩分明,对其绩效考核不临时。临时工工作内容不临时,考核更不能临时。用人单位要善用考核指挥棒,对其不端行为、失职行为都要一一追究,不能游离于管理之外,该处理的处理,该解聘的解聘。要避免人情面子、关系请托,做到一视同仁,奖惩分明。 用人单位要在思想上加强教育、在工作中加强指导、在生活中多加关心,用人性的关怀帮助他们开展工作,使之怀抱感激之心,认真工作。我们也不宜着力渲染、刻意炒作相关个案,以免给这个群体带来更大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