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一件往事 人一生经历的事大都如过往的烟云,能残存在自己记忆的要么是刻骨铭心的爱与恨,要么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值得回味又耐人寻味的东西。 去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我早早的起床从湖北孝感出发驱车前往安陆。 太阳初升的清晨,空气清新,气温比起昨晚的闷热要爽凉多了。我慢慢地摇下车窗,深深的吸了一口刚涌进的空气。“啊,这是多美的一个早晨啊! 因为早起又想趁着早晨凉快的时候多赶些路,因而我并没有在孝感城里吃早餐。这时候车载收音机刚敲完七点的钟声,我正好经过一路边的乡镇。于是,我便把车停靠在了镇口一个早点摊边。 早点摊不算大,却也有几个人在哪里津津有味的吃着早餐,并不时在那里交头接耳,谈论昨晚的一些趣事。 我要了一碗稀粥和一笼小笼包子便匆匆忙忙的投箸来犒劳我荒凉的大肚皮。本来我昨晚上请朋友吃饭就没有怎么多吃,我的肚子早就闹空城计了。嘿嘿嘿,几筷子粥和一、两个包子下肚就是不一样,感觉爽快了许多也精神了许多。你甭说,食物这东西就是奇怪,无论你如何腰缠万贯或者行有金锣鸣道如何威风凛凛,如果给你三天不吃饭,怕你也威风不起来了。所以啊,人最少不了的还是这一日三餐 说实话,湖北的饮食文化比我的老家四川可差远了。可能自古以来,湖北人只关心楚文化的建设去了,压根儿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吃上面,除了一碗热干面可称道而外,楚都真没有其它的膳品可享了。 不是因为肚子闹的慌的话,我可能不会吃这样的包子。我晒给大家看看吧,除了有一点榨菜的味道外,其它的味除了咸还是咸。为了吃几个包子,我竟然要了四碗稀粥呢,但最后我还是剩下半笼多包子。我真后悔这包子要得太多了! 结帐的时候,我叫老板拿来一个饭盒想把剩下的包子打包等在路上饿了吃上几口。 当我从小蒸笼往饭盒里刚夹起两个包子的时候,一个约摸三岁多的男孩冲到我的桌子上用一双脏兮兮的手左手拿起一个包子右手又拿起一个包子便大口大口的往嘴里硬塞。 面对这样突然的来袭,我并没有什麽思想准备。不过,我既没有呵斥他的意思,也没有阻挡他这样野蛮的行为。我只是下意识的把饭盒里的和蒸笼里的包子全部往那孩子面前一推,叫小孩慢点吃,别噎着自己了。 没有想到,这时,另一个更大的孩子也跳进了我身边,竟和那先前的小个子男孩抢了起来。一边跟过来的还有一位满头银发双腮瘪平满脸布满皱纹的老太婆。 年迈的太婆一边用一只颤抖的手呵斥着这两个孩子,一边把一小碗热干面放在桌子上,并用另一只手擦拭着眼睛。原来,他们仨就只要了这一碗热干面啊!太婆好象也饿了似的,不过,看上去,她根本没有动过那碗香喷喷的热干面,只是她不停的招呼她的两个孩子。 我往太婆跑过来的地方望了一望。一个装着废报子和其它废品的编制袋孤独的挺在了太婆和她的两个孩子刚才坐的那张桌子旁边。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忍不住想哭。 然而,清晨的阳光始终照在我的头上,那美丽的光线总在向我微笑,向我伸展出五彩缤纷的翅膀。 我走进旁边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三十来块钱的王老吉和其它的一些食品,而后我把这些食品轻轻的交给了太婆手中。太婆拉着她的孩子们千恩万谢,我却一言不发头也不回的钻进了汽车里。 现在我想,当时我能做什麽呢,我所能做的仅此而已。 我四十来岁才初为人父,我把我所有的热血与情感都交给了我的两个今年还不到两岁的孩子们。我想,父爱与母爱是人类共同的上善基因,父亲爱自己的孩子们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时间过得很快,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一年余,但每当我看见我的儿子女儿健康快乐的成长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去年的这段经历。在夜深人静孩子们都酣然入睡之时,我常常会想到那位年迈的太婆和她的孩子们。不!可能是她的孙子们。 难道说,那对孩子的父母不在人世了吗?或者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都双双出去谋职,留下了风烛残年的老奶奶来照顾他们两个稚弱的孩子?、、、、、、 我猜想很多很多,脑袋里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让自己信服的答案。 这不大可能!这也绝对不可能! 因为只有家庭不幸为生活所迫,才会让那位慈母般的太婆走出安享晚年的老屋,就这样每天带着两个小孩,用一双小脚来为孩子们丈量他们漫长而艰辛的成长之路,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捡拾起孩子们明天的希望。 他们还好吗? 我总在一个又一个夜晚这样叩问苍天。然而,苍天无语,只有白天城市的喧嚣和黑夜的深沉。 其实,我无意褒奖我这一可怜的善举。相反,我羞愧于“包子太咸而难于下咽”的悖理,我更加羞愧于自己在奋斗了多年之后,刚解决了温饱正奔小康之路的时候,有这样耻而下的思想。 是的,人总是要往前看的。但象这样“左手刚握住奖卷,右手就忘记了扁担”的行为,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背叛,是对父母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养育之恩的亵渎。 自此之后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常提醒自己: “勿以善小而不为,无以恶小而为之” 。 写于2010年11月28日,改于2010年11月29日早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