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248|回复: 8

疗疮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7-26 16: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疗  疮
他的头顶上长了一个包。
这是乡下的土语,就是生了疮。
他的头上长的这个包,已有好几天了。
他感觉头顶上长了一个包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包,伸手触摸,如一个小黄豆粒大小。
对此,他并不在意。
他看到他的伙伴当中,几乎没有不长包的,或是长在额上、脸上,或是长在腿上。长在这些部位上的小包,刚开始的时候,是一片红、圆圆的、中间凸起一个小小的尖;几天后,这个凸出皮肤表面的圆的尖头便显出一个小白点;准确的说,是黄中泛白的小点。这个黄中泛白的小点,被称之为“脓头”。这种情形下,通常是挤出这个黄中泛白的小点,再敷上一点药,过两天就结痂了;痂落了,就好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几天过去后,他头上的这个黄豆粒已经长得如同半个乒乓球一样扣在头顶上了。
这时候,他由初时的不在意变得惊慌和害怕起来了。
他的惊慌和害怕,不是伸手触摸头顶的包时,包的表皮传递到他的手指上的热度,也不是这个包给他带来的疼痛;这种疼痛,如同手摸腕处的脉动一般,是一跳一跳的痛。他的惊慌和害怕,是伸手触摸头顶上的这个如同半个乒乓球般大小的包的表皮上,已经没有毛发了;他很是担心和害怕头顶上的这个包会导致他的头顶上出现一块“不毛之地”。如果头上有了“不毛之地”,早晚都会成为同学、伙伴当中调皮者讥讽的对象;被讥讽的情景,是难以被人接受的,也是难堪而又无法回击的。头上有大片无毛发的,多半是烫伤所致,常被讽之为“太阳坡”;头上有小片无毛发的,多半是生疮、长包所致,少不了被讥之为“月亮湾”;因长秃瘢疮而致使头顶毛发稀少的,一定会被称之为“块块地”、或“毛几根”村。
因为有了惊慌和害怕,他才将头顶长包的事告诉母亲,说他的头因为长包而痛――一个孩子多的家庭中,母亲常常会处于有心而无力的境地;你有了疼痛,你如果能够忍受得了,你不告诉母亲,是能够不让她知晓的。
不过,这种对于母亲的“隐瞒”,只能是一个阶段;过不了多久,还是会被母亲察觉、知晓。
这是一定的。
母亲听他说了头痛,立即察看他的头顶长包的情形。
这是出了早工后回家吃早饭的时节;正是麦收之后,要忙于播种、锄草的时候。
母亲没有想着早饭后的出工,而是拉起歪倒在椅上的他,将他背到背上,立即往他家对面的小河沟里的一个院子里去。
他家门前的这条小河沟由北向南从他家门前流过;小河流过他家门前一、二百米远,穿过一个小桥再往前流出一截,即汇入一条比这个小河更大一点的小河。
小河的一边,是依山而流;另一边是傍着一片水田,水田再傍着一片旱地,旱地连着山坡。
母亲背着他,跨过小河上的一个个过河石,走过窄窄的田埂,走过麦茬苞谷地,来到距他家一里多路的山脚下的院子里;母亲背他到这个院子,是要找一个老奶奶给他看头上的包。
这个院子,如同一个倒睡着的“同”字;两面的房子依山,一面的房子紧邻一条小路。小路依着菜园子,隔着稻田与伴着田边流淌的小河平行。只不过“同”字中间的这一横应该挪到“同”字的脚口处,是这个院子与另一个院子共建猪圈的地方;中间的这个“口”字,是这个院子中的稻场。猪圈旁有枣树、泡桐树;依山的房后,有花栎树、有竹林等。
这个院子,住着一个大家庭:老奶奶和她的大儿子、小儿子。
老奶奶是单独生活。她既不跟大儿子,也不跟小儿子;她说她的大儿子、小儿子都是一大家子,她跟他们任何一家都是给他们添累赘。
老奶奶正好在院子里,像是刚刚喂过圈里的猪。她一只手里还端着装猪食的盆子,另一只手扬起前伸驱赶稻场上的鸡、鸭,嘴里还发出哟喝之声;她是要稻场上的鸡、鸭到屋后的山林中去。
老奶奶是一双小脚,走路是脚跟先着地;行走的过程中,两肩有点左右晃动、身子像是颤巍巍的移动。
婶!母亲放下背上的儿子,给老奶奶打招呼。
老奶奶家的姓和他的姓读音相近;相互之间的称谓,也如同是自家屋里的人一般叫法――乡村里,不明就里的,还以为是一家子。
老奶奶闻声慢慢转身,看到刚刚转过临着小路的那一侧房子、站在稻场上的母亲和她的儿子,她忙要他们快些到屋里坐;母亲则要刚刚从她的背上下到地上的儿子叫奶奶。
奶奶说她一个人在家,他们――她是说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都不在家,她在帮他们喂猪。
奶奶洗了手后,拿过一把椅子坐下,听母亲述说他们母子前来找她的原由。
奶奶要他到她跟前,在她的膝前蹲下,让她看他头顶上的包。
奶奶的手在他头顶上的包上轻轻的按了一下,问他疼不疼?得到答复后,又挪动一个地方,又轻轻地按了一下,又问他疼不疼?得到答复后,这才问母亲:这个包长了几天了吧?
母亲说她是早晨吃饭后才晓得的。
奶奶说,不大碍事;又说,不能再往后拖了。
奶奶从屋里拿出一个灰白色的皮纸包,从中拿出一块白色的晶体给他,要他吃糖;说过一会儿,奶奶给他医治头顶上的包。
这是冰糖!他知道这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东西,接过冰糖的同时,于疼痛中向奶奶挤出一个笑脸,以示谢意。
奶奶把皮纸包拿到屋里去后,拿出一把砍刀,要母亲去稻场边上砍下一根泡桐树枝;到屋后竹林里砍一根水竹。
奶奶要母亲砍比大拇指还粗的泡桐树枝,只截取比筷子还短的一小截,去掉泡桐树皮。
水竹的粗细是一定的。
奶奶要母亲把砍来的水竹截取竹子中间的部分。每截取一截竹子,只留一个竹节,削去竹皮;还要把刀抡起来,让刀锋与竹筒成垂直状,细细地把削了竹皮的竹筒刮得如同没有削去竹皮一样的光滑,尤其是竹筒的口要平整,不能毛糙。
母亲将削好的竹筒递到奶奶手中,奶奶还要细细端详;她不单是看竹筒已由青衣换穿黄衫,还把这酒盅粗、不足一指长的竹筒迎着太阳察看,看竹筒壁厚是否均匀,看筒口是否为一个平面?如有差别,她还接过母亲手中的刀,刮削一番,再迎着太阳察看,直到满意。
母亲砍削泡桐树枝、削竹筒的时候,奶奶也没有闲着。她已将锅里的水烧开了;找出了纺线用的铤子、从一块白布上撕下一个不到巴掌宽的布条、一个碗、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还有火纸、火柴,把它们放到小桌上。
奶奶把去皮的一个泡桐树棍、几个竹筒丢到锅里,盖上锅盖,要母亲接着烧火,把它们煮上一阵子;还要母亲拿锅铲从一旁没有烧火的锅底刮下一把锅巴烟子,也就是锅底上因长期烧烤而凝结在锅底上的柴草灰,把它们在手掌中搓成细粉,放在纸上,搁到小桌上。
待锅里的泡桐树棍、竹筒煮好了,奶奶拿起玻璃瓶,开了瓶塞,把瓶里的液体往碗里倒。
他问奶奶倒啥?因嘴里含有糖块,声音有些含糊不清。
奶奶说是酒。
奶奶用碗喝酒?他又问。
不是。奶奶说,奶奶早过的用碗喝酒的年龄了;奶奶是用酒点火。
奶奶把一张火纸撕下一小片,把火柴擦着,点燃火纸,再把飘着火苗的火纸片丢到装有白酒的碗里,碗里立即腾升起一团蓝、白相间的火焰。奶奶再拿起小桌上的纺线用的铤子,放到碗中的蓝、白相间的火焰上烧、烤;这纺线用的铤子,实际就是一根两头尖的圆铁棍,铁棍上串着几个黑色的珠子,通体都是黑色。奶奶把铤子放在蓝、白相间的火焰上烧、烤一会儿后,那被烧、烤的那一截,渐渐由黑变红了,原本看着不是很尖锐的,因其变了颜色显出它的尖锐了。
奶奶要母亲从锅里捞出泡桐树棍、竹筒,把他拉到她的跟前,给他说:奶奶看看你头顶上的包啊;接着,奶奶问他嘴里的冰糖吃完了没有?得知他已吃完冰糖了,要他把泡桐树棍横放在嘴里,用牙咬住;还把他的双手挪至身后用毛巾绑住。
奶奶问他:咬紧啊?
他因含有泡桐树棍,只能含混的发出模糊不清的声音,连他自己都觉得没有说清楚;在他想着奶奶是否听清楚他说的话?他是否还该表述清楚的时候,他感觉头上有了一丝不一样的疼痛。
他的头因疼痛而扭动了一下,立即被奶奶喝止:莫动!
接着,他感觉有尖锐的物体更深入地刺入了他的头顶上的包里了;他的身子不由得抖动起来了。
他听到奶奶说:莫动啊。
待他感觉刺入他头顶上的包中的物体被拔出的时候,又听到奶奶说了一声:快些把竹筒给她一个!
他看到他的身边地上有了成线状分布的水滴,他明白那是奶奶把竹筒里的水甩了出去。
还没有容他再往下想,他感觉竹筒已扣到他的头上了;竹筒扣到头顶上的那一瞬间,还有灼烫的感觉。
他想扭头看看奶奶和母亲在做啥?可刚刚要扭动头的时候,就被奶奶制止了:莫动。
过了一会儿,奶奶问母亲准备的锅巴烟子在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7-26 16: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堵河水 于 2013-7-26 16:48 编辑

这时候,他才听到母亲的声音:在小桌上。
此前,他连母亲的声息都没有听到,他感觉母亲似乎不在这个房间似的。
他感觉奶奶的手指在他头顶上的竹筒上叩击了一、两下后,就听得一声“扑”的声响,接着是竹筒被甩到屋外地上的连续叩击地面的声响,又听到奶奶说了一声:快。
快的催促声未落,他感觉奶奶和母亲在把粉状的东西敷到他的头顶上了。
接下来,不知是奶奶、还是他母亲的按压在他的头顶上的手慢慢挪开,代之以白布条从头顶至下巴缠绕起来了;白布条的头在耳的侧上方打了一个结。
他看到奶奶扭身缓缓走进里间屋里去了,母亲侧身看着奶奶进里间屋里去的背影;奶奶从里间屋里出来,手中拿了一个比算盘珠略大的一个东西。
奶奶把她手中的东西递给母亲看,给母亲说:这是羚羊角。
奶奶说,如果是刚刚发现长包,也就是才开始红肿的时候,用一点水、或是白酒在碗里,拿羚羊角在碗中慢慢的磨;待碗中的水、或是白酒变成糊状了,把这糊状物涂抹到红肿的地方,红肿很快就消了。奶奶说,现在,是要用刀刮羚羊角,把刮下的羚羊角粉兑上温开水,内服;奶奶用刀刮羚羊角,要母亲看她如何刮羚羊角,刮下多少粉末至碗中、该兑多少温开水。
他看奶奶刮羚羊角,想凑到跟前看羚羊角,泡桐树棍在嘴里咬得时间长了,他想吐掉,却不能够;双手还被毛巾绑缚着的,他只能发出含混不清的请求。
母亲和奶奶听到他嘴里的呜噜声,才想起他嘴里还有泡桐树棍和被毛巾绑缚着的手。
母亲取下他嘴里咬着的泡桐树棍,丢到屋外的地上;解开绑在他的手腕上的手巾。
奶奶把碗递到他的嘴边,要他把碗里的羚羊角水喝下。
他迟疑了一下,看看母亲,再看看奶奶,她们的额上的发都被汗水粘到脸上了;他便连喝带吸地把碗里的水、及水中的粉末喝了。
奶奶看碗底还有粉末,又添了一点温水,把碗晃了一晃,要他再把碗里的水及粉末喝了。
奶奶放下碗,拿起小桌上的那个算盘珠大小的她称之为羚羊角的东西,要母亲拿回家,晚上再用刀刮粉末加温水给他喝;说,两三天后,他头上的包就好了。
奶奶在他们要离开奶奶的家的时候,奶奶给母亲说,他头上的包好了,把没有用完的羚羊角给她送回来。
母亲收好奶奶给她的羚羊角,要背他回家,他这时候已不觉得头疼了;他不要母亲背,要自己走。
奶奶将他们送至房子拐角处,来到小路上了,奶奶给他说,太阳大的时候,要戴帽子;脚上要穿鞋,不要光着脚在滚烫的路上跑。
他头上的包好了,他和母亲再去奶奶家,对奶奶表达谢意,还把没有用完的羚羊角还给奶奶。
母亲和奶奶说话的时候,他看到堂屋迎着大门的那一方墙边,靠着一块长方形的青色石板;这块长方形的青色石板,隐身在大桌子的后面的墙角处,不仔细察看,是不会注意到它的。
这天,奶奶的孙子也在家里。
他和奶奶的孙子一起蹲在那长方形的青石板跟前,想挪动石板,看石板的另一面。
他们商量如何挪动石板的时候,被母亲看到了;母亲怕石板压着他们,忙阻止他们的危险行动,不要他们挪动石板。
奶奶说,看看也行;要母亲帮他们挪动石板。
母亲明白奶奶是为了照顾她儿子的好奇心,才要她这么做的;母亲不愿意挪动石板,怪她的儿子多事。
奶奶说母亲不该这样,坚持要母亲把石板挪开,让他们看石板的另一面;奶奶说石板的另一面写的有字,也可让他们看看,看他们能够认得多少?
石板的另一面,果然如奶奶所说,是刻写有字;可是,他和奶奶的孙子认不全上面的字――他们还是惊讶和害怕起来了,身子明显的颤抖起来。
母亲也没有料到是这样的情形,忙把石板按原样靠到墙角处;脸上现出后悔的神情,后悔不该挪动石板。
奶奶走近他们,将手分别搭在他和她的孙子肩头,轻轻拍打:别怕、别怕。奶奶说,这是她死后住的房子的门;这是她让石匠打制的,现在是放在这儿,是日后给她盖死后住的房子预备的。
奶奶淡淡的像是说着和她不相干的事一般。
奶奶的孙子怔怔地看着他的奶奶。
他把身子动了一下,想离奶奶远一点,看她;可他的脚却没有迈出去,脚下像是和脚下的地连到一起似的,他只有把头仰起观看这个比他母亲矮一头的奶奶。
他的母亲站在奶奶身旁,一头乌黑发亮的发扎成两个粗大辫子,从肩旁垂至胸前;奶奶的头发是灰白色,挽在脑后,用一个簪子簪着。
她们站在一起的形象,让他脑中显现他清早放牛时看到的一种自然景象:朝阳从东边的山头升起,西边的天际还挂有一弯长月。
……
多少年过去了,他洗头的时候,如果手指触摸到了他幼时长过包的地方,他必定要用指头按一按那个地方;那个长包的地方,没有因长包而留下疤痕,也没有因长包而出现“不毛之地”,但在手指肚下可以感觉那个地方是有一个还容不下小指肚的小凹的。
触摸着这个小凹,他会停一下搓揉洗头的动作,会忆起俯在母亲背上去奶奶家疗疮的情景;那时候,小路边的新割的麦茬地的苞谷苗正努力的拔节、把如长弯刀一般的叶尽力往两边伸展――他不好意思让母亲背他,想从母亲背上下来,自己走路,却没有力气挣脱母亲挽在他屁股下的手。
发梢滴下的水,流到他的眼里了。
他用手揉了一下眼,眼里的水和眼外的水混合到一起,到了眼眶边上了――他想再趴到母亲的背上,让母亲背他,只能在梦中了;他想看看他的母亲,也只能够站在母亲现在住的房子门前,凝视母亲现在住的房子的门――和多年前在给他疗疮的奶奶家里看到的,奶奶让石匠给她预制的、刻写了一些字迹的那样的门……
                     2013年7月25日星期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

主题

1412

帖子

150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01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3-7-26 1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9

100

主题

5602

帖子

655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3-7-28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欣赏!
问好!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appyQin寻1962年毕业于武昌粮道街小学的李汉华、邓涛(邓中发)等老同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95

主题

2749

帖子

516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6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3-7-28 14: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景交融,很感人。
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8-1 1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林香 发表于 2013-7-26 19:28

有一杯咖啡足见高谊,还用另附一支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8-1 10: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草月儿 发表于 2013-7-28 13:38
拜读欣赏!
问好!

多谢!如披清辉,如浴轻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8-1 10:3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块砖- 发表于 2013-7-28 14:54
情景交融,很感人。
拜读。

多谢!
我相信,您也一定有让母亲背在背上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9

65

主题

504

帖子

627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27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3-8-21 08: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农历“七月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